王建等:手心常怀铅字梦
来源:本站原创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安徽大学龙河校区学术报告厅内“星光”璀璨,掌声雷动,在场的有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辉、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常乐、安徽省经济新闻网编辑部主任吴燕等。这是我院09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王建等编著的《手心里的温暖—2014年中国诗词大观》的新书发布会现场。王建等戴着黑框眼镜,衣着朴素。文人的儒雅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回味曾经心动,不如再创百变灵动。激情随你,风潮荏苒。”几年前,这段《悦动一刻,你的美》的原创诗歌的节选,正是王建等的心境写照。青年诗人、作家、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潘集区作协理事······这些身份的背后,是一位文学青年的实力印证。已经是政府党政工作者的他,仍对文学怀揣坚定的梦想。
起点教材启蒙的文学少年
如今已是多个文学社团和组织指导的他,当笔者问及文学启蒙时,他幽默地答道:“要说最初的启蒙的话,那肯定是我的语文教材了。”他对语文教材上的诗词、散文的记忆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而被遗忘。《春晓》、《悯农》等脍炙人口的诗大多数人也许还能背诵出来,但他是对《春》还能如数家珍的少数人之一。
“我初中开始写杂文,高中开始写诗词,大学开始向各大网站、杂志投稿。”王建等在课本中认识了余秋雨、泰戈尔,这些文学界的大师更是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他们对我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大学是王建等的创作高峰期,亦是投稿高峰期,其作品散见于各大文学网站,入选《新锐文学》,中华情征文活动作文选《至爱无疆》《大爱无垠》,《当代文学精选》第二卷,《淮南日报》《寿州报》《淮南文艺报》《消费日报网》《安徽经济新闻网》等等。
校内校外的“赛场达人”
在王建等的珍藏里有数十张红色的荣誉证书、聘书,他拿出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徽苑文学社的副社长的聘书,“这是我大学的起点。”
“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取一定的认可,从而积累一定的人脉,规划自己毕业后的生活,这是我大学以来努力的目标”,进入文学社这个平台,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类比赛成了王建等实现目标的途径之一。
王建等参加比赛不仅仅看中比赛的本身,他每参加一次比赛总能认识几个人,积累一定的人脉,抓住机会获得机遇。“我非常认可人脉的重要性。我认为不管是主编书籍,还是生活中,都要积累很广的人脉,这是生活的必需品”。
翻开王建等的履历,不会感觉单调,不仅仅是征文类的比赛,还有职场、口才、管理、学术、科技等方面的比赛。他参加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梦·中华情写作大赛分别荣获铜奖、银奖和一等奖;他参加安徽省首届“青年文学杯”创作大赛,获得优秀奖;他参加安徽省百万大学生百所高校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连续三届拿下四份省级入围证书;他参加安徽省挑战杯,学术作品荣获安徽省三等奖;2011赢在校园——过来人“托业杯”职场精英挑战赛,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名选手晋级全国80强,参加北京全国总决赛,荣获优秀奖;他参加行健无疆大学生创业激励挑战赛荣获华中赛区优胜奖等等。
为年轻文人搭建诗词平台
“这本书作者面很广,收录的诗歌作者既有国内人,也有海外的同胞;年轻,作者大多为90后;作品好,诗歌大多短小精粹,诗歌表达很好。”安徽省作协许辉主席给予《手心里的温暖—2014年中国诗词大观》这样的评价。
2013年,王建等主编了《手心里的温暖—2014年中国诗词大观》。很早之前,他就想主编这样一本诗集,一本可以收录各类优秀作者的诗集,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经过多年的努力机会才成熟。“所有怀揣文学的人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文学梦想,” 王建等说:“然而许多文人就是缺少一个平台”。为撑起一个属于大家的文学平台,为世人的诗歌占据一片领地,实现写诗者的铅字梦,他特打造此次大型的圆梦追梦计划,组织策划这起诗词选,历时10个月,涉及10余个国家,涉猎世界近50所知名大学。正如书名,王建等给年轻文人带来了一季的温暖。
对话文学贵在有心
笔者:你怎样看待文学和你的工作?
王建等:文学对我现在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一个是工作性质,一个是文学对我的工作能力的影响,现在的党政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文字材料的写作,只不过是不是文学文字。
笔者: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建等:文学创作这个东西是硬实力,也是文学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果说锻炼的话,我认为文学处处不在,只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再加上多读名著经典,多提笔写作,慢慢的就会提升创作能力。说直接点,创作能力是内外兼修的事情,是自己对文学的灵性和不断的阅读思考。
文/张学斌
“回味曾经心动,不如再创百变灵动。激情随你,风潮荏苒。”几年前,这段《悦动一刻,你的美》的原创诗歌的节选,正是王建等的心境写照。青年诗人、作家、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潘集区作协理事······这些身份的背后,是一位文学青年的实力印证。已经是政府党政工作者的他,仍对文学怀揣坚定的梦想。
起点教材启蒙的文学少年
如今已是多个文学社团和组织指导的他,当笔者问及文学启蒙时,他幽默地答道:“要说最初的启蒙的话,那肯定是我的语文教材了。”他对语文教材上的诗词、散文的记忆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而被遗忘。《春晓》、《悯农》等脍炙人口的诗大多数人也许还能背诵出来,但他是对《春》还能如数家珍的少数人之一。
“我初中开始写杂文,高中开始写诗词,大学开始向各大网站、杂志投稿。”王建等在课本中认识了余秋雨、泰戈尔,这些文学界的大师更是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他们对我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大学是王建等的创作高峰期,亦是投稿高峰期,其作品散见于各大文学网站,入选《新锐文学》,中华情征文活动作文选《至爱无疆》《大爱无垠》,《当代文学精选》第二卷,《淮南日报》《寿州报》《淮南文艺报》《消费日报网》《安徽经济新闻网》等等。
校内校外的“赛场达人”
在王建等的珍藏里有数十张红色的荣誉证书、聘书,他拿出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徽苑文学社的副社长的聘书,“这是我大学的起点。”
“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取一定的认可,从而积累一定的人脉,规划自己毕业后的生活,这是我大学以来努力的目标”,进入文学社这个平台,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类比赛成了王建等实现目标的途径之一。
王建等参加比赛不仅仅看中比赛的本身,他每参加一次比赛总能认识几个人,积累一定的人脉,抓住机会获得机遇。“我非常认可人脉的重要性。我认为不管是主编书籍,还是生活中,都要积累很广的人脉,这是生活的必需品”。
翻开王建等的履历,不会感觉单调,不仅仅是征文类的比赛,还有职场、口才、管理、学术、科技等方面的比赛。他参加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梦·中华情写作大赛分别荣获铜奖、银奖和一等奖;他参加安徽省首届“青年文学杯”创作大赛,获得优秀奖;他参加安徽省百万大学生百所高校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连续三届拿下四份省级入围证书;他参加安徽省挑战杯,学术作品荣获安徽省三等奖;2011赢在校园——过来人“托业杯”职场精英挑战赛,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名选手晋级全国80强,参加北京全国总决赛,荣获优秀奖;他参加行健无疆大学生创业激励挑战赛荣获华中赛区优胜奖等等。
为年轻文人搭建诗词平台
“这本书作者面很广,收录的诗歌作者既有国内人,也有海外的同胞;年轻,作者大多为90后;作品好,诗歌大多短小精粹,诗歌表达很好。”安徽省作协许辉主席给予《手心里的温暖—2014年中国诗词大观》这样的评价。
2013年,王建等主编了《手心里的温暖—2014年中国诗词大观》。很早之前,他就想主编这样一本诗集,一本可以收录各类优秀作者的诗集,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经过多年的努力机会才成熟。“所有怀揣文学的人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文学梦想,” 王建等说:“然而许多文人就是缺少一个平台”。为撑起一个属于大家的文学平台,为世人的诗歌占据一片领地,实现写诗者的铅字梦,他特打造此次大型的圆梦追梦计划,组织策划这起诗词选,历时10个月,涉及10余个国家,涉猎世界近50所知名大学。正如书名,王建等给年轻文人带来了一季的温暖。
对话文学贵在有心
笔者:你怎样看待文学和你的工作?
王建等:文学对我现在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一个是工作性质,一个是文学对我的工作能力的影响,现在的党政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文字材料的写作,只不过是不是文学文字。
笔者: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建等:文学创作这个东西是硬实力,也是文学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果说锻炼的话,我认为文学处处不在,只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再加上多读名著经典,多提笔写作,慢慢的就会提升创作能力。说直接点,创作能力是内外兼修的事情,是自己对文学的灵性和不断的阅读思考。
文/张学斌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