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江淮 >> 正文

"三公"预算公开暗藏猫腻 专家称最大阻力来自地方政府

来源:中国广播网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导语: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暗藏"数字游戏",藏头露尾让人 "不明所以"。6月11日经济之声评论:公开透明、强化监督,预算改革有待推进。

  中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2013年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已经开启。在广东、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后,国家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近期也向社会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虽然公开的项目有所增加,但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预算报告按功能分类,内容粗疏,普通公众难以看懂。

  高档白酒"退烧"、奢侈餐饮"遇冷"、政府采购逐步面向"国货"……种种迹象表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一些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公款浪费有所收敛。但是,从许多地方和单位公开了政府采购、年度预算等"财务账本"来看,并不是那么简单。

  比如,一季度公布的政府采购"节约成绩单",一些单位宣称自己节约了10%以上。但记者注意到,这种"节约"有时候是基于"实际采购花费少于预算金额"得出的结论,并非"真正节约"。一位长年负责政府采购的内部人士披露,就像买电脑,预算1万元,最后只花了8000元,看起来"节约"了2000元,但实际上比市场价还多花了1000元。

  广州近日公布实施了一年多的公车改革成绩:一辆车一年可节约5000元。然而在今年的财政预算里,公务车运行费用标准却依然没有改变。再比如,我们了解到,一些公务接待的餐桌上,"四菜一汤"的就餐标准开始回归。但有的地方"走样了",用山珍海味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真可以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财政预算公开玩起了"躲猫猫",确实值得监管者警惕。

  预算公开的目的是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近期一些地方和单位陆续公布的政府采购、年度预算等"财务账本"来看,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对此作出分析评论。

  张彬:我觉得这次公开的预算存在一定的水分,还出现了跟中央的政策躲猫猫的情况,归根到底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数字游戏。一方面,目前公布的情况普通的公众看不懂,老百姓如果想起到监督的责任,仅仅通过部门和相应的职能部门公布的预算是看不出所以然的。另外,一些具体的内容还暗仓玄机、迷雾重重,没有细化的标准。预算好像公开了,但是这笔钱怎么花,花到哪儿,很多人不清楚。

  造成这一切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张彬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张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在于预算体制上存在漏洞。一是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漏洞可钻。二是某些部门为了一己私利,在做预算的时候就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必然会将情况描述得云里雾里。

  另外,在目前的报销体制下,财务的改革没有配套跟进,一些正常的开支通过正常渠道难以报销,因此在事先做预算的时候,相关部门很可能就会采取一些方式进行变通。

  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曾在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预算制度改革步入深水区,现在最大的阻力是来源于哪里?

  张彬:我觉得最大的阻力还来源于各个部门、各个地方政府,因为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我们在改革中不仅是预算的改革,在各项改革中都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但地方政府能不能真的从自己既得利益里挖一块肉下来?其实目前还欠缺这样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官员自身的道德和素养来完成预算公开有一定的难度。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大查处的力度,加大预算审核的力度。一个预算在审核过程中就经历了若干道关口,报销制度中又有一道严格把关,一旦出现问题又严肃处理,我想这才是治本之道。

  从操作方面来说,应该如何做才能让预算说得清楚,从而真正清楚其中暗藏的猫腻?

  张彬:从宏观上来讲,李 克强总理在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要把预算体制透明、规范、完整、公开,这四点即是宏观的总的要求。从中央来讲,要形成一个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如果有了方案有了具体的明细,运作起来恐怕就会相对的容易一点。比如现在的合同甚至遗嘱的使用上都有固定的文本格式,为什么各个部门在预算上不能制定统一的文本格式和统一的接待标准呢?

  在具体债务的公开和细化上,应该做到让老百姓一目了然,可以随时接受群众的问责。预算为什么要公开?公开公给谁看?其实更多的是公开给普通公众看、老百姓看的,只有老百姓都能看出来这笔钱花在哪儿了,花的对不对,才能起到监督和问责的作用,否则这些数字写得再好看,也都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