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专访阜阳市市委书记于勇
阜阳市委书记于勇谈民生:
“民生工程工作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阜阳市老年公寓的老人在户外赏花(资料图片) |
“高标准做好民生工程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争先进位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民生、深得民心的问题。现在民生工程工作形势是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唯一的选择就是,把民生工程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集中财力人力,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对于民生工作的开展,中共阜阳市委书记于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6月底,阜阳全市2013年共拨付各类民生工程资金63.63亿元,基本达到序时进度。工程类项目100%开工,完工率为30%。
危房改造:不让一个村成为盲点
从“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破旧瓦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建两层楼房,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村民王立彬紧锁多年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近日,站在自家的小院里,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圆了他的楼房梦。
“以前住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没有钢筋,没有混凝土,时间长了,墙体上到处是裂缝。”王立彬将双手握成拳头,竖着叠在一起说,“最大的裂缝足足有这么宽,冬天室内室外一样冷,雨天屋里多处漏水。”
2009年8月,王立彬家被纳入当年危房改造范围,获得补助款6000元。“当时,村里还正在进行新村建设和土地复垦,我又获得了3万多元的拆迁补偿款。”王立彬说,政府补助一些,拆迁补偿一些,自己筹集一些,新房很快就开工了,当年底全家就搬进了新居。
来自阜阳市住建委村镇科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来,到2010年度,阜阳市共改造危房近15000户,解决了5万多农民的居住安全问题。
“哪里缺少基础设施,项目就落地到哪里,努力做到不让一个村滞后,做到不留盲点、不留空白。”市民生办负责人说。
保障住房:圆市民安居梦
“去年搬进这里后,生活终于安定下来了。”家住颍州区南苑廉租住房小区的城市低保户魏彪说,多年来全家人都靠租房生活,自从自己患上脑血栓后,许多人都不愿再租房给他,是政府建设的廉租房,圆了他的安居梦。
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自2008年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以来,阜阳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保障范围,严格工程质量、设施配套、公平分配等环节工作。截至目前,阜阳市已构建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四房一补贴”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更多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正在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安居梦想。
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阜阳市还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建设,倾心打造“舒心房”。阜阳市规定,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不仅要靠近公路、交通便利,绿化率等硬性指标也要达到普通小区标准,同时还应具备幼儿园、超市、健身器材、垃圾收集点等公共设施。
病有所医:先诊疗,后付费
2011年10月,阜阳市太和中医院正式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这在全省也是第一家。78岁的周继胜,成为了这一制度的受惠者。
周继胜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时靠药物维护,病情严重时,便需住院治疗。2011年10月,周继胜因病情突发,住进了太和中医院。在没有交钱的情况下,医生对他进行了紧急治疗。。
“太和中医院的患者主要是农民,此前很多人因一时凑不够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从医20多年的心肺科主任李乔说,特别是心脏、肿瘤等重病患者,往往要好几万元治疗费用,很少有人能一把拿出这么多。这条生命“绿色通道”的开通,确保了病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
不仅如此, 2012年5月1日,阜阳市中医院也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一些大病、急诊病人,即使不先交钱,也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目前享受此项优惠活动的病人,已达到住院人数的30%。
老有所依:养儿防老不如“新农保”
今年78岁的阜阳市界首邴集乡东张村农民纪万喜做梦也没想到,晚年还能与城市里的“公家人”一样,每月按时领取养老金。“我和老伴每月一共110元,够平时花销了。”老人开心地说。
养儿防老不如新农保。阜阳市于2009年启动新农保工作,界首成为第一批国家试点县;2010年,颍东区成为第二批试点县;而随着临泉、颍上、太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全面启动,阜阳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保障是民生之基,近年来,阜阳市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目标,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生活保障体系。2007年至2011年,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1亿元,惠及农村困难群众155万人次;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4.7亿元,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26.5亿元,受益农民达116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