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苏庆丽:柔肩挑重担 孝爱美名传
来源:阜阳热线网
热度:0
时间:2020-04-07
导读:
苏庆丽,女,1974年7月生,界首市东城街道办事处东顺河社区尚庄居民。人生的磨难,多次考验这位普通女人对待命运的态度,丈夫聋哑伴有肢残、公公脑梗瘫痪,女儿就读大学,亲人的病况和生活压力犹如三座大山无情地堆压在了她瘦弱的肩头上。
夫妻相依的好妻子
二十五年前,她和大多数农家姑娘一样,通过惯有的媒人和聋哑的丈夫刘伟东组成了这个家。虽然一直以来从未得到过丈夫的一句暖心话,但是她默默地坚守、无怨无悔地付出,却从不嫌弃,从未抱怨,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她用自己的爱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家。丈夫刘伟东,为人忠厚老实,与妻子同甘共苦。因年幼时疾病聋哑,加之2001年10月的一次意外导致右上肢截肢,需长期调养,丧失了劳动能力,一来二去十几年过去了。如此一来,劳作和繁重的家庭全由苏庆丽一人来负担。她没有文化,却毫无怨言,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这么多年来她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慈爱的母亲,又是孩子们做人的良师益友;既是公婆的贴心保姆,又是家庭的顶梁柱。在生活中,她勤劳简朴,省吃俭用,不乱花一分钱,家里的一切开支都精打细算,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已经很困难了,她怕过多的家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家里的一切家务她都来承担。每次有点好吃的,她都留给公公婆婆、丈夫和孩子们。因为她的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孝顺公婆、体贴丈夫、培养好孩子。
苏庆丽关心公公和丈夫的生活
公婆眼中的好儿媳
对待公婆敬如父母。公公2007年2月因突发脑梗,辗转住院治疗90多天,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病卧在床,每天的喂饭服药,清理大小便,擦身、洗脸、洗脚等等全靠儿媳苏庆丽照料。加之同年3月,原本可以在生活上帮衬以下她的婆婆也因常年操劳突然病逝,使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留下的只剩儿媳思念的泪水和滴血的孝心。
自结婚以来,苏庆丽从未与公公、婆婆红过脸、吵过架。有好吃的先孝敬公公婆婆,逢着老人生日和过年过节还都要给老人买件新衣服。每天坚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帮助康复、喂药、洗脸、洗衣服……。通过苏庆丽近十年的照护,慢慢的,公公由起初的卧床不起到能坐轮椅,直到现在能靠扶着人慢慢地挪动脚。因为疾病后遗症,公公口齿不清,意识有时候还不是很清醒,苏庆丽还要通过老人的动作猜测老人要表达的意思。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孝顺家里老人最大的挑战是给老人个好脸色,在照顾公公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苏庆丽家里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她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丈夫和公公面前表现出来,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和丈夫哄开心,身体力行育子女,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撑起这个家。
苏庆丽照护公公的生活
苏庆丽坚持帮助公公康复身体
为了减轻公公的病痛,苏庆丽总是安慰老人坚强地生活下去,除了辛苦劳作外,还时常陪伴在公公身边聊天,经常搀扶着老人到室外走上几圈,呼吸新鲜空气,与邻里聊天、晒太阳……这些年的辛苦付出,邻居看在眼里,怜在心里,没有一个不夸奖她的。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干的”。
孩子心中的好母亲
多少年风风雨雨,辛酸苦辣,她默默走过。苏庆丽以朴实、纯洁的母爱为一双儿女倾尽所有,甘心付出,做子女的好榜样。2013年,女儿考取重庆师范大学,社区志愿者驿站为其送去2000元奖扶金,苏庆丽感激之余,坚持要向社区捐款500元,表示传递爱心,乐于责任担当。
面对家庭困境,她省吃俭用,竭力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平时对子女关爱倍至。她经常这样说:“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我上不起学,哪怕现在我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没书读。”她望子成龙心切,所以对孩子们教育非常严格,毫不放松,因为她坚信一句话:“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没有文化,她吃过很多亏,所以她希望孩子们一定要学业有成,每当孩子们跟她聊起学校里的事时,她总是乐呵呵的,饱经沧桑的脸上溢满了难以言表的喜悦,她总是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孩子们也常常用最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她的爱。
邻里和睦的好榜样
苏庆丽丈夫兄弟四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他们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有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苏庆丽在四妯娌中排行老小,她常对自己的嫂子说:“有些兄弟姐妹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只要咱们遇事都能主动让一让,就能处理好咱们的关系”。特别在对待公公的问题上,由于有苏庆丽常年照顾,其他兄嫂也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老人,逢年过节还都要给公公多些“孝顺钱”。她们之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未因一些琐碎小事破坏家庭和睦。
在生活中,苏庆丽热心、善良,通情达理,与邻居和睦相处,常怀爱心,邻里有困难积极帮助解决,整个尚庄居民无不交口赞誉。
早些年,为增加家庭收入,苏庆丽在自家院内养殖生猪,每天起早贪黑,照顾好家人生活后,精心饲养圈猪。每年十多头猪的出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生活压力。或许是出于对其家庭生活境遇的考虑,并没有邻居对其养猪行为提出反对,倒是一次有人路过其家门时,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让苏庆丽放弃了养猪的念头。想象到周边群众的感受,猪圈的气味确实难闻,影响邻居生活环境,所以决定放弃了养猪。后来,好强的苏庆丽在兄嫂的帮助下添置了一台磨面机,靠磨面收入维持基本生活。瘦弱的身体,也因此练就了一个好身板。每当遇到困难家庭,苏庆丽还都主动免收加工费。
知道苏庆丽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也没啥呀,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儿媳,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位优秀的女性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向善美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坎坷的命运,不幸的遭遇,巨大的压力,超常的付出,促使她过早地失去了红颜和青春。每当别人问苏庆丽:“这么些年没白没黑的伺候公公,老人又说不清话,有没有放弃或委屈的想法?”这位朴实的女人总是坚定地说:“老人养儿女不容易,现在老了、病了、不能动了,需要我了,伺候老人是应该的,我从来没有放弃的想法,也没有什么好委屈的,更何况我身边还有儿女呢。”
这就是一个拥有着健康身躯和最美心灵的普普通通的女人苏庆丽。多年来,在平凡的生活中,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诠释亲情,以坚强的毅力应对困境,以仁爱的美德影响社会,用实际行动感染着乡邻,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真爱之歌,奉献之歌,生命之歌。
(尚振才)
夫妻相依的好妻子
二十五年前,她和大多数农家姑娘一样,通过惯有的媒人和聋哑的丈夫刘伟东组成了这个家。虽然一直以来从未得到过丈夫的一句暖心话,但是她默默地坚守、无怨无悔地付出,却从不嫌弃,从未抱怨,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她用自己的爱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家。丈夫刘伟东,为人忠厚老实,与妻子同甘共苦。因年幼时疾病聋哑,加之2001年10月的一次意外导致右上肢截肢,需长期调养,丧失了劳动能力,一来二去十几年过去了。如此一来,劳作和繁重的家庭全由苏庆丽一人来负担。她没有文化,却毫无怨言,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这么多年来她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慈爱的母亲,又是孩子们做人的良师益友;既是公婆的贴心保姆,又是家庭的顶梁柱。在生活中,她勤劳简朴,省吃俭用,不乱花一分钱,家里的一切开支都精打细算,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已经很困难了,她怕过多的家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家里的一切家务她都来承担。每次有点好吃的,她都留给公公婆婆、丈夫和孩子们。因为她的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孝顺公婆、体贴丈夫、培养好孩子。
苏庆丽关心公公和丈夫的生活
公婆眼中的好儿媳
对待公婆敬如父母。公公2007年2月因突发脑梗,辗转住院治疗90多天,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病卧在床,每天的喂饭服药,清理大小便,擦身、洗脸、洗脚等等全靠儿媳苏庆丽照料。加之同年3月,原本可以在生活上帮衬以下她的婆婆也因常年操劳突然病逝,使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留下的只剩儿媳思念的泪水和滴血的孝心。
自结婚以来,苏庆丽从未与公公、婆婆红过脸、吵过架。有好吃的先孝敬公公婆婆,逢着老人生日和过年过节还都要给老人买件新衣服。每天坚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帮助康复、喂药、洗脸、洗衣服……。通过苏庆丽近十年的照护,慢慢的,公公由起初的卧床不起到能坐轮椅,直到现在能靠扶着人慢慢地挪动脚。因为疾病后遗症,公公口齿不清,意识有时候还不是很清醒,苏庆丽还要通过老人的动作猜测老人要表达的意思。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孝顺家里老人最大的挑战是给老人个好脸色,在照顾公公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苏庆丽家里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她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丈夫和公公面前表现出来,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和丈夫哄开心,身体力行育子女,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撑起这个家。
苏庆丽照护公公的生活
苏庆丽坚持帮助公公康复身体
为了减轻公公的病痛,苏庆丽总是安慰老人坚强地生活下去,除了辛苦劳作外,还时常陪伴在公公身边聊天,经常搀扶着老人到室外走上几圈,呼吸新鲜空气,与邻里聊天、晒太阳……这些年的辛苦付出,邻居看在眼里,怜在心里,没有一个不夸奖她的。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干的”。
孩子心中的好母亲
多少年风风雨雨,辛酸苦辣,她默默走过。苏庆丽以朴实、纯洁的母爱为一双儿女倾尽所有,甘心付出,做子女的好榜样。2013年,女儿考取重庆师范大学,社区志愿者驿站为其送去2000元奖扶金,苏庆丽感激之余,坚持要向社区捐款500元,表示传递爱心,乐于责任担当。
面对家庭困境,她省吃俭用,竭力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平时对子女关爱倍至。她经常这样说:“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我上不起学,哪怕现在我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没书读。”她望子成龙心切,所以对孩子们教育非常严格,毫不放松,因为她坚信一句话:“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没有文化,她吃过很多亏,所以她希望孩子们一定要学业有成,每当孩子们跟她聊起学校里的事时,她总是乐呵呵的,饱经沧桑的脸上溢满了难以言表的喜悦,她总是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孩子们也常常用最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她的爱。
邻里和睦的好榜样
苏庆丽丈夫兄弟四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他们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有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苏庆丽在四妯娌中排行老小,她常对自己的嫂子说:“有些兄弟姐妹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只要咱们遇事都能主动让一让,就能处理好咱们的关系”。特别在对待公公的问题上,由于有苏庆丽常年照顾,其他兄嫂也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老人,逢年过节还都要给公公多些“孝顺钱”。她们之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未因一些琐碎小事破坏家庭和睦。
在生活中,苏庆丽热心、善良,通情达理,与邻居和睦相处,常怀爱心,邻里有困难积极帮助解决,整个尚庄居民无不交口赞誉。
早些年,为增加家庭收入,苏庆丽在自家院内养殖生猪,每天起早贪黑,照顾好家人生活后,精心饲养圈猪。每年十多头猪的出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生活压力。或许是出于对其家庭生活境遇的考虑,并没有邻居对其养猪行为提出反对,倒是一次有人路过其家门时,无意中听到的一句话,让苏庆丽放弃了养猪的念头。想象到周边群众的感受,猪圈的气味确实难闻,影响邻居生活环境,所以决定放弃了养猪。后来,好强的苏庆丽在兄嫂的帮助下添置了一台磨面机,靠磨面收入维持基本生活。瘦弱的身体,也因此练就了一个好身板。每当遇到困难家庭,苏庆丽还都主动免收加工费。
知道苏庆丽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也没啥呀,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儿媳,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位优秀的女性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向善美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坎坷的命运,不幸的遭遇,巨大的压力,超常的付出,促使她过早地失去了红颜和青春。每当别人问苏庆丽:“这么些年没白没黑的伺候公公,老人又说不清话,有没有放弃或委屈的想法?”这位朴实的女人总是坚定地说:“老人养儿女不容易,现在老了、病了、不能动了,需要我了,伺候老人是应该的,我从来没有放弃的想法,也没有什么好委屈的,更何况我身边还有儿女呢。”
这就是一个拥有着健康身躯和最美心灵的普普通通的女人苏庆丽。多年来,在平凡的生活中,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诠释亲情,以坚强的毅力应对困境,以仁爱的美德影响社会,用实际行动感染着乡邻,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真爱之歌,奉献之歌,生命之歌。
(尚振才)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