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农村中小学实现留守儿童之家全覆盖
据报道,尽管留守儿童之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家庭教育的缺失,仍是当前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并给孩子带来了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专家指出,留守儿童之家不能代替家庭的“亲情呵护”,这应引起留守儿童家庭的重视。
据了解,作为农民工输出大市,全市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未成年人有36万人之多。自2010年开始,阜阳市把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列入重要民生工程,2010年和2011年已连续两年在全市农村中小学分别建设了1409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据悉,今年新增28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全部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内,具体分布颍州区29个、颍东区42个、颍泉区20个、临泉县37个、太和县59个、阜南县35个、颍上县20个、界首市36个、阜阳经济开发区2个。
目前,全市已建成3098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全部配置了电脑、电视机和亲情电话等。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组织留守未成年人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开展读书竞赛、编排文艺节目、练习书法绘画、弘扬传统文化、兴趣小组活动、网上学习等,寓教于乐,使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得到熏陶。
11月23日下午,颍东区插花小学四年级的董坤坤和同学们一起,正在操场上随着音乐跳起舞蹈。父母都在福建打工,董坤坤寄居亲戚家中。
尽管父母每年春节才能回来一趟,董坤坤却觉得生活很充实:在课余时间,可以到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之家给父母打个电话,每到星期天,学校都组织兴趣小组集中活动,其他课余时间,也有音乐、书法、乒乓球、手工制作、科技制作等各种活动,班里同学几乎都参加了……
在插花小学,1411名学生中有786人属于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之家,是全市建设较早的留守儿童之家,这里开展的丰富多彩活动,填补了学生们大量的课外时间。
“我们的亲情电话,就放在走廊,学生随时可以与父母电话联系。”校长武方告诉记者,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配备有电话、电脑、电视和图书,还有一位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负责管理,全天候开放;依托留守儿童之家,学校组织了52个活动组,每星期四下午、星期天全天集中开展文学、艺术、体育、技能四大类活动。
武方说,从实际运作来看,留守儿童之家不仅为广大留守儿童提供了课余活动场所,避免了这些学生课余时间在社会上游荡,解除了临时监护人的后顾之忧,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技能。
“现在我们校园文化生活内容丰富,每年的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和运动会‘四节一会’,报名学生非常多。今年10月颍东区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学校获得小学组第一名的成绩。”
尽管留守儿童之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专家指出,留守儿童之家不能代替家庭的“亲情教育”。当前,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仍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交流、沟通方式单一,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
在插花小学,有这样一位五年级留守儿童,和班里孩子很少说话,遇到陌生人,没问两句话她就哭开了,“来到心理室,在沙盘上的一堆玩具前,不敢伸手拿,性格特别内向。”插花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师李荣告诉记者。李荣说,相对于家庭呵护较多的学生,留守儿童突出表现性格内向、生活失助、学业失教、行为失控、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这是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缘故。
“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这在一二年级表现特别突出。”插花小学负责同志分析,很多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无法给予辅导,“一二年级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一次这样不要紧,时间一长,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跟不上。”
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也曾动员邻居之间、高低年级学习之间进行互助,比如将高低年级的孩子安排在一起完成家庭作业等,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家庭的亲情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无法替代的,不论学校组织多么丰富的活动,也无法填补情感教育的缺失。”插花小学副校长王志东告诉记者。
专家表示,“养不教,父之过”,父母不能把教育孩子的担子完全扔给学校和老师。当前,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教育缺失问题,除了打破城乡二元、让孩子跟随父母到打工地上学,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建立健全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做到教育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外,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多给予思想引导和情感呵护。(记者 冯启俊 穆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