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五一”勋章获得者袁化钊同志
正准备把即将付印的《曾经辉煌的阜阳肉联厂》样稿拿给袁化钊书记请他再审核一遍,但已来不及了。2025年3月27日下午他已驾鹤西去。
还是前些时候有人提议:这本书的书名请袁书记题写,于是我到袁书记家邀请他题写书名,没想到他欣然答应。他一连写了好几个,让我选择使用。而且还从柜子里取出很多关于肉联厂的资料和图片提供给我。
袁化钊同志1933年10月出生,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60年6月入党。历任阜阳县乡财粮员,区干事,阜阳地区新华书店经理,阜阳肉联厂办公室主任、付厂长,厂长兼党委书记。由于工作成绩卓著,先后荣获全国商业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光荣称号。
我和袁化钊书记相识相处已半个多世纪了。记得还是1972年4月的一天,当时他在三里湾的肉类加工厂任办事组组长和办公室主任,他接到地区劳动局通知:给该厂两个全民劳动职工指标,他立即安排办事员到北关公社,物色两名最好的年轻人。我和西顺河的张炳臣被公社推荐出来。到肉厂后就被安排到职工食堂当炊事员,上级领导就是袁化钊。
我有了正式工作,也有了用武之地。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一工作中去,我爱好书画摄影,每逢节假日或纪念日我就利用夜间和我两位书画好友出报刊。深得职工和领导的赞赏。但食堂有位同事很有反感,在一次有袁主任参加的全体炊事员学习会上,这位同事拿着笔记本发言: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斗私批修”接着就说“吴文法有小资产阶级思想,要和他作坚决的斗争”等等。我当时就是懵了,感到无地自容,十分沮丧。袁主任最后总结时指出:我看小吴表现的不错,特别是他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为团支部出报刊,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好人好事,就值得表扬。没多久这位同事就被调出去了。有领导的鼓励和职工们的支持,我就更倍加努力地工作了。
他爱读书看报,特别时政方面的。那时还在文革期间,他召集全厂职工在一起开会学习。他带领大家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学习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由于大部分职工文化程度都不高,通过他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语言使大家立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和精神。他经常对同事们说:看报要看《人民日报》,听广播要听联播新闻,要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往前走。所以十年动乱时期,阜阳肉厂就没有出现过大的事件和派性斗争。
1977年,袁化钊已调到新建的河东肉联厂任党委书记。当时厂工会缺一位人手,袁书记就向时任工会主任的杨文英推荐:西厂食堂有个小吴,他不仅会写会画,而且还会照相。杨主任找到我谈话,我打心眼里说非常不愿意去。一是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去;二是吃饭还得买饭菜票,排队买饭,费钱又费时。厂党委一纸调令,不容分说把我调到东厂工会。从此,工会工作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直到该厂破产。
东厂党群口办公室都在厂办公楼三楼上,中午,住在东厂的干部职工大都回家了。很多时侯,整个厂办公楼三楼里只有我和袁书记,那个时候,我有点怵他,见到他不知道说什么好,总是躲避着他。但他只要一看见我,就让我到他屋内,问问我最近又做了什么,下面有什么反映等等。有一次他对我说:你租房还没找到吧?你到新华书店找高万山,就说我叫你来的,在北关老新华书店后院里还有闲房子。于是我就住进了老新华书店后院,暂时解决了住房问题。事后,我一直在想,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人的厂党委书记,我这点小事,他还能记在心上,我只有加倍的工作,才能报答他啊。
袁化钊在改革的风浪里,带领全厂两千余名职工,脚踏实地,奋力拼搏,短短的几年内,成功地使这个企业由一个后进单位跃为全省同行业先进企业,先后十余次受到全国总工会,中商部、安徽省人民政府、阜阳行署等领导机关表彰和嘉奖。"一流组织,一流人才,一流效率,一流企业"是袁化钊的追求。
1981年他面对涣散的领导班子,松弛的劳动纪律,混乱的管理,他果断抓了三件事,一是抓领导班子建设,起用了五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勇于开拓的大学毕业生任厂级副职,组成了知识广、技术高、懂管理、善决策的指挥中心。二是实行党政分开,强化了生产指挥系统,健全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制定通过了52项厂规厂法,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了人人有岗有责,事事有章可循,并从全面整顿和综合治理入手,狠抓了劳动纪律,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短时间内便把企业经营管理引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实行了以承包为主经济责任制,实行浮动工资制,打破“大锅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他善于举才、育才、用才。几年来,他先后以各种优厚待遇从社会上吸收人才50余名,以过人的胆识从知识分子中提拔县级以上干部10人,科级干部40多人。厂里还投资20多万元.先后与四省两市的12所大专院校建立联系、选培优秀干部、工人30多人;培养"五大"毕业生50多人;举办政治、文化、技术培训班30多期,较快培养造就了一支专业知识配套,学科门类齐全的技术,管理干部队伍。
政治敏锐,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运筹决策是袁化钊的管理风格。几年来,他针对厂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积极稳妥地改革了干部人事制度,打破了干部终身制和干部、工人界限,促进了人才竞争;改革了经营管理机制,加强了基础工作,逐步推行了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增强了企业活力;加快了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步伐,先后引进具有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食品加工生产线4条,增强了企业后劲。
他善于审时度势,不断更新思想,有着较强的质量观念,信息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信誉观念和企业家的竞争意识,他的最终目标是,创全国同行业先进企业。
他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仅1991年这一年,阜阳肉联厂有两个突破:一个是宰猪 十一万七千余头。二是人均劳动创收最高。原定4500万元,实际完成540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一亿一千多万元。出口总量佔总产值百分之五十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实际利税达两千多万元。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肉联厂在厂党委和厂工会的领导下,经常开展职工劳动竞赛活动和质量达标活动。如卫检处开展了“质量月”竞赛。财务处开展了全厂会统计人员珠算速写竞赛。以“质量管理”为内容的书法竞赛。
袁化钊也特别注重职工生活方面,阜阳肉联厂在那个时候八十年代就为住东厂的职工安装了有线电视插转台。仅1994年新建了一座三千多平米的宿舍楼,解决了48户住房困难户。八十年代初期肉联厂子弟小学和幼儿园就配备了电话教学。购买了电视机和录放机。职工食堂也采取了餐厅式,职工进食堂就好像进了大饭店一样。
他注重职工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全厂在厂工会的组织下,成立了“肉联厂职工体育协会,下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田径和老职工等六个分会。从1987年开始直到1995年,连续八年举行了八届职工运动会。每届运动会都有七八个项目。参加运动会的职工占全体职工的一半以上。每届运动会的开幕式不亚于地级运动会。阜阳日报、阜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全程拍录报道。
袁化钊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把自己毕生心血和智慧都溶入社会主义建设崇高理想的追求之中,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如今我们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梦的征途上。梦圆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发扬袁化钊同志的宝贵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袁化钊老人的音容笑貌永留我们心间!
袁化钊同志一路走好!
吴文法 2025年4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