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医学的高度与温度:记行医60余载的阜阳市呼吸学科奠基人周质胜

来源:阜阳热线 热度:0 时间:2024-09-21
导读:近日,惊闻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阜阳市呼吸学科奠基人周质胜老专家去逝,我感到十分悲痛。周质胜,享年90岁,是我国知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主任医师,阜阳市呼吸学科奠基人、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享

近日,惊闻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阜阳市呼吸学科奠基人周质胜老专家去逝,我感到十分悲痛。

周质胜,享年90岁,是我国知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主任医师,阜阳市呼吸学科奠基人、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8年毕业于安医学院,从医60多年,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中华结核呼吸杂志》“金笔奖”,曾任医学大型工具书《内科理论与实践》编委、安徽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原副主任委员。他在我市乃至我国医学领域享有崇高的威望,为我市传染病尤其是肺病救治做出巨大的贡献。1983年、1986年、1987年三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擅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疑难病例、肺部肿瘤等诊治。

微信图片_20240921153718

2008年3月26日,周质胜在其从医5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演讲


两次上医大,从想参军到立志做医生


1934年元月,周质胜出生于上海老西门。他的父亲是上海中联轮船公司的一名船员,常常外出航海,母亲在家照顾子女。青少年时期,周质胜就有从军报国理想,高三上学期,周质胜正在上海复兴中学读书,时值抗美援朝,他想参军上前线,老师考虑到他的成绩很好,又快到了参加考试时间,就拒绝了他的请求。

1951年,周质胜考取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在一次参军筛选中,学校要调查每个人的三代家庭背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周质胜被定为有“海外关系”,非但不能参军,还被要求离开军校,要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转到上海第二医学院。当时,周质胜不服气,跑去找校长,表示想不通,愿参军当一辈子军人。校长吴之理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了解到周质胜学习成绩很好,又考察了他的在校表现。虽然不能参军,但最终同意他可以留在本校继续学医。

一次在学校游泳,周质胜上来后便吐血了。经检查,他得了肺结核,不能再留在军校,被派到安徽疗养。周质胜坐火车来到位于当涂县的南京军区八六医院治疗。疗养近一年,周质胜身体虽好转,但仍被要求就地转业,无法再回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读书了。

1956年,周质胜转业到芜湖地区卫生局,做一名职员,每天负责接听电话、收发报纸信件。周质胜不安心于此,他找到局长表示志愿当一名医生。局长告诉他:“因为他未能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正式毕业,如果想当医生,还要再上医大。”继而周质胜毅然辞职,报考了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因为他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已有多年的学习经历,学校同意其直接报考4年级。周质胜考试成绩很好,但入学体检时仍发现有肺结核。老师建议学校录取,为其安排单独的寝室,与其他同学隔离,还帮助其申请了标准较高的月饭和助学金。同时,许老师还帮助他治疗疾病。


抱定希波克拉底誓言,埋头为病人解除疾患


1958年,周质胜从安徽医学院毕业,分配到阜阳专署医院。当时,分配来的人都不愿意去传染科。但周质胜愿意去。因为他本人曾得过肺结核,他的妹妹也是因为肺结核去世,他愿意为这群病人解除病痛。他来到内三科工作。当时的内三科实际上是一个广义的“传染病科”,几间破草房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人,包括肺结核、肝炎、脑炎、麻疹等病人。特别当流脑、乙脑、麻疹流行季节,一点点空隙,房檐下都加满了病床。

从做医生的第一天开始,周质胜就抱定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愿以纯净和圣洁的心灵,谨守本业,终此一生。做一名医生除了有一颗仁慈的心,还应有一套过硬的治病本领,接触到临床,周质胜开始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他坚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甚至加紧学习外语。

1963年,传染病科从专署医院内搬出到阜阳西关外(老卫校旧址),总算有了东西两排瓦房,下雨不漏,门窗齐全,东边叫东病区,西边为西病区。把肺结核与传染病分开,一个叫肺科,一个叫传染科。从此,周质胜就埋头专搞肺科。

从“阿米巴”专家到“白喉病”救星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大跃进”年代,高喊“人有多大胆,田有多高产”,浮夸到亩产十几万斤。人民遭受饥荒,营养不良、浮肿。有的人咳出大量巧克力色痰,开始周质胜不认识此病,因为教科书里也少有记载,常把它们当作肺结核、肺化脓、结核性脓胸进行治疗,很多病人越治越重,终于死去。

基于临床经验,周质胜在阜阳城郊公社下放期间,接诊了一位阜南县许堂乡病人杨*才,他患了阿米巴肺脓肿,瘦骨嶙峋,为了治病,欠了医院600元,被认为得了不治之症,家人也已为其准备好了棺材。周质胜通过查阅文献和临床研究,终于治好了他的病。

后来,周质胜不断深入研究此类病症,为了搞清诊断,他密切观察病情,亲自取痰及脓液等到显微镜下查看。冬天冰冻天气,周质胜把标本藏在贴身衣服口袋内以保温,终于发现了尚能活动的阿米巴滋养体原虫。当时抗阿米巴药只有衣米丁,经治疗病人神奇地都治愈了。衣米丁对心脏有较大毒性,用药期间周质胜密切观察,给很多阿米巴肝脓肿、肺脓肿患者夺回了生命,他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60年第一期《安徽卫生》第69页。几年后,他总结了83例病例,论文寄到《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几乎不相信有这么多的阿米巴病例,专门派学院教授以举办学术活动为名,到阜阳来审查了所有的病例,看到83例资料及胸片,该论文及照片很快就发表在《中国医学杂志》上,使周质胜成为稍有名气“阿米巴”专家,并因此享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1966年灾难降临,传染病科被说成是“为城市老爷服务的修正主义苗子”,彻底砍掉,周质胜先后被下放到阜南县会龙乡张小集、九里沟附近的五七干校、阜阳城郊公社,给当地老百姓看病,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周质胜也感到充实。后来,阜阳专署医院患者增多,医生紧张,则把周质胜从城郊公社调回。

“十年浩劫”期间,周质胜被扣上有“反动的海外关系”的帽子,遭受迫害,两个孩子尚未起名,临时叫大孩、二孩,成为批斗的理由,说大海、二海,“海呀海的”,你成天向往海外,想叛国。当时盛行一时的“打、砸、抢”他决不参加,夜以继日地上班,抢救病人。在大串连幌子下,全国青年人大流动,也诱发了传染病的大流行,曾有一天一夜来了98位流脑病人。

1972年春,阜阳流脑大流行,出血热、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也大量增多。当年5月,组建了阜阳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下设精神病所和传染病所(1974年1月改名为阜阳地区传染病医院,今阜阳市二院),传染病所业务上由周质胜临时负责。可是,他不愿坐办公室,甘愿当一名医生,不分白天黑夜地待在病房里。

曾经,白喉病流行,得白喉病的患儿较多,严重时眼看着孩子无法用鼻呼吸,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抢救患儿,需要请五官科医生做气管切开手术,但当时医院又没有五官科,周质胜作为一个传染病专家,不加多虑,不顾个人名誉得失,只为抢救患儿的生命,迅速切开气管,重建呼吸通道。后来他带领大家一起做,做完几百例未出任何差错,抢救了很多喉梗阻垂危的病人,周质胜也成为“白喉病”救星,并因此练就一项专技:能在一分钟内做气管切开手术。要知道,做这类手术是有很大风险的,许多医生不敢做,也不会做。

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周质胜几乎每做一项临床工作,都要加以总结。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并通过不断学习丰富理论知识,充实自己,以提高为病人服务的本领,曾发表医学论文200多篇。值《中华结核呼吸杂志》创刊50周年之际,周质胜获得了“金笔奖”,是该权威刊物50年来发表论文最多的22位专家教授之一,观其名单,周质胜又是全国最基层的一位。

70年代末,他应邀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全国专家合编的《内科理论与实践》,是所有专家中处于最基层医院的唯一的一个。1987年他晋升为“主任医师”,虽时年已53岁,但尚是阜阳地区(当时包括亳州)第一个获此正高的主任。

微信图片_20240921153714

周质胜在展示自己参与编撰的专著

全国传染病医院改革的开拓创新者,曾任两家地市级大型医院院长


1980年,组织上任命周质胜为阜阳地区传染病医院(现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1984年任院长后,他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总是想:病人进了医院的大门,希望什么问题都要能帮他解决。

作为一个传染病医院院长,他几乎每天都要碰到很多问题:肝炎孕妇分娩不让进产房,怕有血源性传播。梗阻性黄疸病人要做手术,传染病人突然并发阑尾炎了,肺癌需要手术的病人增多了……这些病人在当时要转院是何等的困难,阜阳专署医院认为其有传染病,不收,而市传染病医院又没有这种综合治疗能力,这些有合并症的病人该去哪里治疗呢?于是,周质胜就萌发了要搞综合医院的念头,而且越来越强烈,他率先大胆提出要发展“大专科、小综合”型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以看传染病为主,其他综合科室也要有。但当时也面临不少困难,要引进人才,扩大病区,增添设备,必须走改革、勤俭办院、努力奋斗的道路。

当时还顶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支持传染病专科医院建为综合医院的压力下,使医院有了发展,规模扩大了,医务人员技术提高了,病人方便了。后来,人们把它称为传染病医院的“大专科、小综合”办院之路,1997年该院发展为以“大专科、小综合”为特色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年发展到以感染病“强专科”各学科“大综合”为特色、到目前仍为全省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在全国传染病医院中名列前茅。2013年元月,《以专科带动综合,以综合提升专科——阜阳市传染病医院成功走出一条“强专科、大综合”办院之路的做法和体会》,被收录《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一书。

汗水换来的还有荣誉。周质胜被推选为安徽省政协委员。1983、1986、1987年国家卫生部三次授予他为“全国卫生系统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8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后来又当了“全国人大代表”。

微信图片_20240921153710

周质胜生前在整理荣誉证书

尽管当院长行政事务忙了,但周质胜仍坚持不脱离临床一线,他认为当院长并非是终身职业,要一辈子做医生,终身治病人才不负他的初心和誓言。

1991年,57岁的周质胜申请去美国看望其年迈的父母,好不容易办好了护照,突然组织上要调他到地区专署医院(现市人民医院)当院长。当时,他毫无思想准备,实在不想赴任。离别二院时(当时传染病医院已改名为阜阳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他哭了起来。领导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么伤心,他说搞了一辈子的专业丢不掉,很多老病人仍会去二院找他。后来,经组织批准,仍任命他兼任二院名誉院长,将来仍可搞本行。到了地区人民医院,他努力工作了五年,父母也在此期间叶落归根,后来病故在阜阳。所以,从此他就打消了出国的念头。


看病认真 为人直率,科室培养出三位院长书记


在周质胜坐诊时,都会有很多新老病人专找他看病。他视患如亲,不论认不认识,不论病人来自农村或城里,他都会认真地询问病史,听诊查体,仔细盯着观片灯上的片子研究半天,常常转过头关切地对病人说:“请您先出去一下!”,然后悄悄地对病人家属说:你**的肺部病患可能是感染性的,也可能是结核性的,更可能是肿瘤性的。第三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请你们回去按我给出的方案再治疗一周,再来找我进一步看看,以确诊!”常常他的诊断都是很准确的。

在接诊病人时,周老常会习惯性地问病人可抽烟?当听病人说抽烟时,他会很不高兴地说:“不要再抽了,看你的肺烟熏火燎似的,再抽就要死掉啦!”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劝人不要滥打吊水。他说:作为医生要讲科学,作为病人也要讲科学。

市第二人民医院曾经的肺科名气很大,周质胜院长总是带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疗法,在纤维支气管镜刚用于临床时,周老先学会操作,然后要求科室每一个医生都要学会,他还常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与科室医生分享,自己会的要求别人都要会,以不断提高整个学科诊疗技术水平。

在他的带领下,1972 年 5 月市第二人民医院建院之初,就设立了肺科,1981年分为男肺科和女肺科。2007年4月肺科改为呼吸科。1988 年10月,肺科与同济医科大学上海肺科医院合作,建立联合病房至今。2000 年以来一直为“阜阳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3 年被安徽省卫生厅命名为“安徽省临床医学市级重点学科”, 2013 年被安徽省卫生厅命名为“安徽省‘十二五 ' 首批临床医学重点培育专科”。目前,呼吸科已细分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综合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结核病区、气管镜室,成为阜阳市优先发展学科和安徽省‘十三五' 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现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近30人,其中江淮名医1名、一级主任医师1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1名。阜阳市防痨协会、阜阳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阜阳市呼吸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均靠挂在该院。

周质胜严谨治学,勤勉敬业,一心为患,德医双馨,在他的影响下,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近年来又培养出两位院长书记。


退休不退志 从医60余载,与病人结下不解之缘


1997年,周质胜从院长岗位退下来,但仍坚守着他的医生职业。被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返聘到呼吸内科、肿瘤内科专家门诊,还曾被市肿瘤医院请去长期坐诊。

既便是他在家休息期间,都时常有人慕名到他家里请他看病,当他们主动提出给诊疗费时,周质胜坚决不收。经常还有许多基层医院开车来接他会诊呼吸系统疑难病例、肺部肿瘤病人。周质胜来者不拒,乐此不疲,他说:“我给病人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是病人成就了我,没有这些病人,就没有我周质胜这个专家”。“我回顾一生,虽然前半生倍受封建血统论迫害,艰难地渡过来的,但在后半生都使我更坚强起来。在复杂的环境里,我能摆脱权力之争,金钱之迷,始终与病人走在一起,活在一起,在无缘无故被人迫害的年代,只要想到我是一个医生,要为病人去治病,就使我坚强地活下来。我的一生,要感谢病人,向病人深深地鞠躬”,周质胜在他从医50周年演讲时说。

终身俭朴 勤学不辍

为近便上班和方便病人好找,周质胜30多年来都一直住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家属院最外边的一栋一单元。每次上楼都需要爬楼梯。屋子不大,但很整洁。一进客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书桌,桌上摆着各种书籍,靠墙立着一个自制观片灯。

微信图片_20240921153705

周质胜自制的观片灯

这两样东西展现了周质胜颐养天年时仍然专注要做的两件事:看病,看书。在他近90岁高龄时,还经常坐在阳台上戴着老花镜,拿个放大镜坚持看书。他说,医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尽管他走上医学道路已有60多年,但还是会碰到许多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只有自身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病人减轻痛苦。还曾经数次,他来到医院办公室,向我找《健康报》等书报看。

微信图片_20240921153658

2020年1月17日,副市长黄珍看望慰问周老

韩启德院士在‌《医学的温度》一书中说,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充满温度的人学。周质胜院长终身以一名医生的严谨态度、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温暖和治愈了很多病人,他不但践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而且以60余载的行医生涯展现出医学的高度与温度。(马怀业/文)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上一篇:阜淮铁路,迎来新进展!
下一篇: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