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难以忘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范伟 热度:0 时间:2024-05-30
导读:近来,嫦娥六号月背之旅持续在网络刷屏,这让79岁的张贺宇思绪又被拉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20世纪60年代,他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的一员,筚路蓝缕,参与发射基地建设,见证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

       近来,嫦娥六号月背之旅持续在网络刷屏,这让79岁的张贺宇思绪又被拉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20世纪60年代,他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的一员,筚路蓝缕,参与发射基地建设,见证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导弹、原子弹)试验、首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等,为我国的国防航天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那种激动的心情,到现在也无法忘却……”。近日,本人与阜阳日报全媒体记者任刚及安徽和谐传统文化研究院红色故事宣讲团团长吴文法来到家住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奎星社区的张贺宇家,听他讲述那段“绝密使命”。

 

                     梦圆军旅 “不让我去当兵,我就离家出走挖矿去”

       张贺宇喜欢看新闻联播,不久前看到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的消息,老爷子激动不已。

“以前都不敢想象,还能有这一天,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张贺宇手拿火箭模型,边演示火箭发射,边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过往。

      张贺宇是颍上人,自幼聪颖好学,虽然家庭困难,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读到了高中。1964年,部队来到县里招兵,一直有个军旅梦的张贺宇当即报了名。

      张贺宇顺利完成体检、政审后,没想到却在临走时卡了壳——因为他是家里独子,父母不想让他去部队。为此,接兵的工作人员专程到他家几次,给他的父母做思想工作。

      见父母一直不松口,张贺宇着了急。“当时忍不住就跟他们发了火,我说如果到部队,退伍了还会回来帮衬家里,如果不让我去当兵,我就离家出走挖矿去!”在张贺宇的反复争取下,父母最终答应让他去部队。

      当年,颍上县共招收600余名新兵,张贺宇于12月18日被送到蚌埠集合,然后登上了赶往大西北的火车。

三天三夜后,火车抵达甘肃省酒泉,新兵再次打散重组。这时,张贺宇才知道,自己将作为工程兵,参与发射基地的建设。

                           筚路蓝缕 加入第一支参与发射场建设的部队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张贺宇随部队来到酒泉基地建设现场。

       新兵刚到的时候,没有住房,只能自己动手在戈壁滩上挖坑搭帐篷。张贺宇至今仍记得,要挖的坑深1米多,上面再支起帐篷,为避免夜间被狂风吹走,再覆盖以野苇并糊上泥巴。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贺宇和战友开始了基地的建设工作。

       打木桩、盖房子、建平台,作为第一支参与发射场建设的部队,张贺宇和战友筚路蓝缕,一点一点将基地建设起来。

       张贺宇说,当时首长说得最多一个词就是“严谨”,“如果发射台歪了一毫米,发射的导弹可能与目标距离相差十多公里。”

                      “为国铸剑” 亲眼看见我国两弹结合首次试验成功

        那个时候,中国的原子弹及东风导弹都已经先后研制成功,但若不能成功将原子弹装到导弹之上,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而张贺宇所在部队肩负的使命,就是两弹结合“为国铸剑”。

        1966年7月底,张贺宇所在部队接到任务——搭建发射台。连续56天的突击建设后,发射台建设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张贺宇等人接到上级通知,乘车紧急离开发射基地,在距离发射场150多公里的地方停下。在连长指挥下,所有战士卧倒在地,脚部对着发射基地方向,以湿毛巾掩住口鼻,静静等待发射时间到来。

       很快,核弹头被发射至罗布泊上空爆炸,虽距离很远,张贺宇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蘑菇云将天空染得通红,犹如一道壮丽绚烂的晚霞。“当首长宣布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全体战士都激动地欢呼起来。”张贺宇说。


               努力拼搏 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自豪

       在部队里,张贺宇先后经历了多个“第一”,除了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成功,还有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他都是见证者和基地建设的参与者。

      因为表现优异,张贺宇两次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张贺宇转业回到阜阳地区工作,直至退休。

      回到阜阳后,张贺宇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尤其是国防事业。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时,坐在电视机前的张贺宇激动地站了起来。“那天,我四处给亲友打电话,航天英雄出发的地方,就是当年我们一手建立起来的。”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科技、国防等都迎来了飞速发展,“嫦娥奔月”、航母下水、C919上天,每一次新闻报道,都让张贺宇激动不已。

      张贺宇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自己那一代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的年轻人在为航天事业的发展继续努力拼搏。而正是有了像张贺宇一样老一辈人的默默奉献,祖国才更加强大。 (文图:阜阳日报全媒体记者任刚、范伟)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