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魏野畴影像背后的故事
(作者:周永红王钧)照片是无声的、静止的,但它实际记录的是人的活动瞬间,是动和静的完美统一。多年后翻看的时候,它不仅能给人们带来鲜活的回忆和深刻的思考,而且使人们能够通过照片倾听人的呼唤和历史的声音。在纪念伟大的“四·九”起义96周年到来之际,重温那段发生在皖北大地上的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再次看到起义发起者、组织者----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的一组照片时,我们忍不住再次潸然泪下,感慨万千。作为阜阳当地一名红色文化研究者和在党近40年的共产党员,对革命先烈魏野畴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促使我俩联手撰写此文,借此略抒对野畴先烈的缅怀之情。
魏野畴,原名魏凤标,号明轩,陕西省兴平县板桥乡人。1898年3月8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9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初由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是陕西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8年2月任
中共皖北特委书记,不久又兼任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指挥,同年4月9日他领导发动了震惊豫皖的阜阳“四·九”起义。1928年4月10日凌晨被国民党第十二军收编的土匪杀害在临泉老集,时年31岁。
由于跨年久远等诸多因素,现能查到野畴先烈的生前照片很有限。我们通过多方查询选取了他不同时期仅有的几张照片和相关影像图片资料,通过其瞬间原貌,挖掘照片背后的丰富信息和感人故事。以照片引出故事,以故事解读照片,寓情理于故事之中,让人们真切触摸到一代英烈魏野畴的人生经历、生活细节、心理状态、精神风貌和光辉思想,以期感悟后人,激励后人。不妥及疏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1920年前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时期的照片
求学时代的魏野畴
这张照片是何人拍摄暂尚未知晓,但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学生时代的魏野畴英俊潇洒、风华正茂,展现出他坚定刚毅的性格特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魏野畴是1917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北京师范大学前身)。魏野畴到北京求学以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新思想、新文化,积极参加北京高师进步师生创办的讲演团,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他会同陕西在京求学青年刘天章、杨钟健、李子洲等人发起了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创办了《秦钟》杂志,并在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号召青年不要徘徊观望,要勇敢的投入革命洪流。
1921年,他编写了15万字的《中国近世史》一书,初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中国近代历史。1922年他组织旅京陕西学生创办进步团体“共进社”和《共进》半月刊并发表多篇文章,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揭露社会黑暗,倡导移风易俗,号召青年走革命道路,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共进社”也是当时全国规模较大、历史最长的进步社团。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魏野畴、毛泽东二人在北京相识并交往甚密。二人分别发起创办的“共进社”和“新民学会”,都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型进步社团之一。
魏野畴创办的刊物
“学生运动领袖,陕西青年的导师”
1924年冬魏野畴与陕西省立一中毕业同学合影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4年冬,魏野畴与陕西省立一中毕业同学合影(前排中为魏野畴)。这张照片上的魏野畴身穿长袍马褂,佩戴一副黑边眼镜,略显消瘦,表现出一种文人的高雅气质、教育家的风范和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魏野畴是1921年夏北高师毕业,然后回到陕西,先后在华县私立咸林中学、榆林中学、西安省立第三中学和第一中学任教。他先是从教,后踏入军政界从事革命工作。在此期间,作为共产党员的魏野畴经常向学生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进步刊物。他常向革命群众、青年学生说:“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的出路在革命,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①的革命思想,影响和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如刘志丹、吉国桢、潘自力、高克林、王子宜、曹力如、阎揆要、张秉仁等都是在魏野畴同志的影响下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红军骨干和我党精英。
1925年,在魏野畴领导下,陕西全省掀起了一场规模较大的驱逐军阀吴新田的运动,魏野畴广泛动员学生并呼吁社会各界投入驱吴运动,最终取得胜利。他还组织带领省学联展开了同省教育界顽固保守势力的斗争,把国民党省立一中校长侯景贤和几十个思想陈腐的教职员统统赶出学校,逼迫伪省政府不得已免掉当时教育厅厅长(郗朝俊)的职务。他在西安创办的《西安评论》刊物被誉为“革命舆论的唯一指导者”②。他所编写的《中国近世史》和翻译的《美国史》也经北大校长蔡元培推荐,分别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和申江书店、开明书店出版发行。1926年1月,野畴代表我党又出任国民联军二军、三军驻陕总司令部副部长(主任),作为陕西代表出席了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又见到了毛泽东同志。在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筹办之初,魏野畴与李大钊、陈毅等同志一起,积极组织、选派五六十名党团员和有志青年去广州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如他的学生、共产党员米暂沉所言:“魏野畴先生是最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陕西的,是陕西共产党组织和皖北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之一,是陕西青年的导师和学生运动的领袖”③。
魏野畴撰写的书籍
魏野畴翻译的书籍
阜阳“四·九”起义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1928年初任中共皖北特委书记时期的照片
任中共皖北特委书记时期的魏野畴
这是魏野畴留给后人的最后一张珍贵照片。应该拍摄于1928年初,是何人拍摄暂且无从考证,也是很遗憾的事情。但从这张照片中仿佛可以看出作为中共皖北特委书记的魏野畴刚毅坚强的性格,胸怀革命、心系人民的崇高精神以及忘我无私的大爱情怀。早在1926年4至11月,魏野畴作为共产党在西安的主要领导人,倾力支持杨虎城、李虎臣以及冯玉祥、于佑任率领的国民联军打败直系军阀刘镇华。1927年1月,国民党陕西省执行委员会成立,魏野畴当选为委员兼宣传部长。同时兼任中共陕甘区委宣传委员,中共陕西省委成立后,野畴就任中共陕西省军委书记。1927年8月,应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杨虎城将军邀请,并经我党批准同意,出任该军政治部主任(处长),野畴到十军后,在军中很快建立了我党组织,发展党员。魏野畴多次与杨虎城将军谈心,谈中国的前途和出路,谈共产主义信仰,促成杨虎城将军与我党合作。在魏野畴思想引领下,杨虎城将军甚至一度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请求,堪称我党统一战线上的经典之举。1928年2月,魏野畴任中共皖北特委书记,不久又兼任皖北革命军委员会总指挥。为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同年4月9日凌晨,他组织发动了我党在安徽省首次较大规模的工农武装起义 阜阳暴动(史称阜阳“四·九”起义)。1928年4月10日凌晨,魏野畴同志壮烈牺牲,年仅31岁。
这是“四·九”起义时农民赤卫队使用的武器
这次起义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黄淮流域尚属首次。此次起义仅比“八一”南昌起义晚八个月,比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晚七个月,比“广州起义”仅晚四个月。它打响了我党在安徽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和第一支工农红军 皖北工农红军。它点燃了皖北革命烈火,推动了我国北方的土地革命,意义是伟大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毛主席1959年8月29日会见开国中将孔从洲(毛主席亲家)时对魏野畴和阜阳“四·九”起义评价的那样:“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他还有著作,我看过,写的有水平。他的学识是很渊博的。”“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这一带的革命烽火。四面八方的野火燃烧起来,创造了以后的鄂豫皖苏区。胜利真是来之不易啊,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啊!”……④能够得到伟人如此赞誉实为不易。
在2021年中央电视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活动-“为了民族的复兴·英雄烈士谱”栏目中,称魏野畴是“党的宣传活动家”,更是给予高度评价。
大爱无我的奉献精神
1932春,魏野畴家人凄惨状况的照片
魏野畴先生家庭苦况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2年春⑤,是野畴先烈的亲密战友、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秘书长的南汉宸亲自带领照相馆的人在野畴祖屋的残垣断壁前拍摄的⑥(这张照片以后成为中央和皖陕两省党史馆的珍贵资料)。在这张照片中,魏野畴母亲、妻子(何玉洁)和两个儿子祖孙三代站在自家被地主焚烧后的断墙残壁前,衣衫褴褛,情景十分凄惨。魏野畴牺牲的噩耗传来后,全家人悲痛万分。当时,陕西又连遭大旱,赤地千里,盗匪峰起,野畴家里唯一一头耕牛被土匪抢走,土匪又纵火烧掉了魏家仅剩的两间房子。亲人遇难,房舍被烧,全家人走投无路,只好背井离乡,沿路乞讨。烈士家人的悲苦凄惨的情景令人寒心。后来,魏野畴的老朋友杨虎城(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南汉宸、杨明轩⑦以及魏野畴的学生潘自力⑧等得知野畴家人的不幸遭遇后,立即派野畴的学生陈云樵(时任中共陕西省交通部主任)前往探望。陈云樵按照南汉宸的嘱托将魏野畴的母亲接到西安,南汉宸等人送给魏母50元钱,让她先回家安顿一家人的生活,然后组织募捐,很快就募集了一百多块银元,让人送给了魏的家人,一家大小才放下讨饭的篮子。后来又领到了魏野畴书籍出版的版权费三百元,一家人的生活才勉强维持下来。
值得欣慰的是,解放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革命先烈魏野畴当年的英雄壮举和丰功伟绩,195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魏野畴为革命烈士,享受省军级烈士抚恤待遇,长子魏忠信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老家农村担任基层干部,1956年被选为全国军烈属积极分子代表,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毛主席还送给他一个精美的笔记本,魏忠信精心收藏至今。次子魏智信从陕西机械工业学校毕业后先在一家宝鸡面粉厂任技术员,1950年被保送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鞍山钢铁公司工作(后调至武钢工作)。孙子魏北京、魏汉京、魏长京、魏钢京,孙女魏秋英、魏桂英、魏淑敏等都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
爱国将领杨虎城
中共党员,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
今天,当我们再次端详这张模糊不清的老照片的时候,不由得使人更加敬仰野畴先烈。从这张照片我们不难看出,更可以想象到:作为一名我党早期杰出的共产党员,革命先烈魏野畴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劳苦大众早日得解放,舍小家为大家,忘我、无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大爱情怀。当今的共产党人多么需要这种精神和情怀的滋养和照亮啊!
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后人永远跟党走
2003年4月重建在阜城双龙桥公园“四九”英烈雕像
这张主题为“浩气长存”的群雕塑像是2003年4月由阜阳市委、市政府批准重建的,以纪念早在75年前爆发的阜阳“四·九”起义牺牲的烈士们,所雕塑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别是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中)、皖北工农红军总指挥昌绍先(左)、皖北苏维埃政府主席李端甫(右),他们代表着当年“四·九”起义牺牲的80多位革命先烈。这座群雕塑像原建于阜城鼓楼广场阜阳县烈士纪念馆门前,是1987年4月经原阜阳县委、县政府批准建立的,原雕塑碑文“浩气长存”由著名书法大师启功书写。由于城市发展改造扩建的原因非常遗憾的被拆除了,后于2003年4月重建在阜城双龙桥公园内。该群雕塑像是由阜阳籍知名画家、雕塑家程连昆教授设计、制作,供广大市民群众瞻仰、缅怀,接收教育。
这是1987年4月阜阳著名摄影师吴文法(现为阜阳市红色故事宣讲团团长)在原群雕塑像前留影
每当人们前来瞻仰时,伫立于群雕塑像面前,久久不忍离去,市民群众缅怀着、敬仰着、感叹着、思索着。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的壮举和遗愿,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革命薪火和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共产党人要永远铭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魏野畴等参加当年“四·九”起义的前辈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并由此凝铸的“四九精神”⑨,我们不能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解放后,为了纪念“四·九”起义这场载入我党史册的历史事件,当地党和政府在太和县兴建了草寺烈士陵园,在颍泉区王官集建立了“四·九”起义陈列馆,并成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临泉县老集建立魏野畴烈士陵园,在阜城建立了阜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纪念场馆供后人瞻仰、缅怀。另一方面,为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阜阳地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曾先后多次举办纪念活动。特别是2023年,阜阳市委党史办、颍州区委党史办、阜阳市关工委、颍州区关工委、阜阳师范大学以及阜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先后举办了纪念“四·九”起义95周年系列活动,并邀请先烈的后人魏野畴烈士的孙子魏北京、魏钢京,杜聿德烈士侄孙杜芳滨,杨虎城将军外孙陈效峰等人参加,颍州区委党史办还拍摄专题片《“四·九”起义在颍州》以作怀念,激励后人。
2023年4月7日,恰逢阜阳“四九”起义95周年之际,革命先烈家属代表魏北京、魏钢京、杜芳滨、陈效峰等人在阜阳市颍州区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到阜城双龙桥公园烈士群雕塑像前祭奠先烈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从上述几张珍贵的照片中,充分体现出革命先烈魏野畴坚定忠诚的革命意志、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和一心为劳苦大众着想的大爱情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宣传救国救民的真理,创建和发展陕西党团组织,建立党的统一战线,领导陕西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创建皖北工农民主政权和皖北工农红军,作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可以说,魏野畴无论是在任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政治部副主任、国民党陕西省委宣传部长、中共西安地委宣传部长、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期间,还是后来在杨虎城第十军任政治部主任和中共皖北特委书记期间,均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魏野畴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刻苦钻研马列主义,努力实践马列主义,在西北和皖北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⑩具有早期共产党代表人物的共同品格,是优秀共产党人的典范。
魏野畴同志为人民革命胜利所立下的伟大功勋彪炳千秋,永载党的史册。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就像他当年亲手栽培的枣树一样,虽近百年,历经风雨,却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世代长青,并将永远鼓舞着共产党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踔厉奋发,赓续前行,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程奋勇前进!
这是魏野畴1928年2月在王官集大寺庙院内(皖北特委遗址)栽植的枣树,预示着革命早日胜利。本文作者王钧于2016年4月伫立于枣树旁。
2024年春月于阜城
备注:
①引自王超北《深切的怀念》一文,详见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编写的革命英烈丛书《魏野畴传略·回忆·遗文》P101;
②引自张守宪等人编写的《魏野畴》一文,详见《中共党史人物传》P150;原引自《陕西省委通讯》第一期(1927年9月),原件存在陕西省档案馆;
③引自米暂沉《怀念蒙师魏野畴》一文,详见李保民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忠魂颂》一书,P43;
④引自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孔从洲著的《孔从洲回忆录》1989年9月第一版P483、484;
⑤引自陈云樵《我的第一个导师》一文,详见中共兴平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写《兴平革命烈士传》第一集P38;
⑥引自韩光、魏北京编著的《四九英魂·魏野畴全传》第二十三章第一节;
⑦杨明轩:189-1967年,陕西省户县人(今西安市鄠邑区)。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在西安任国民党西北政治分会委员、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厅长。建国后,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67年8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⑧潘自力:1904年-1972年,陕西省华县枣园村(在今高塘镇)人,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员。1927年5月,他先后在长安、西安、渭南等地从事党的工作。1928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1972年5月22日,在山西霍县“五七干校”逝世。1972年5月22日,在山西霍县“五七干校”逝世。
⑨引自安耀武、余波《“四·九”起义,点燃皖北的革命烈火》一文,详见《安徽日报》2021年3月17日第五版;
⑩引自张守宪等人编写的《魏野畴传略》一文,详见《魏野畴传略·回忆·遗文》P33;
本文在编写创作过程中,参考书籍有《中共党史人物传》、《安徽党史上的重要人物》、《军史上的安徽》、《中国共产党安徽一百年大事记》、《兴平革命烈士传》、《孔从洲回忆录》、《魏野畴的故事》、《忠魂颂》、《中国共产党宣传简史》、《魏野畴传略·回忆·遗文》、中共阜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印《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文化》等,并拜访征求了地方党史部门专家学者以及烈士后人的意见建议,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表述多有借鉴、引用和吸收,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