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 >> 正文

【沃土阜南】第一集《千年福祸话淮河》

来源:阜阳热线 热度:0 时间:2022-01-22
导读:江淮熟,天下足自古以来,淮河流域都是中国重要的农耕区,一片河湖交错、沃野千里、资源富饶的景象。 然而这只是它的一面,每当汛期到来,暴雨肆虐,滔滔淮河就像暴怒的水怪,破坏、席卷了一切,蒙洼人民饱受苦难。 《沃土阜南》第一集《千年福祸话淮河》,
“江淮熟,天下足”自古以来,淮河流域都是中国重要的农耕区,一片河湖交错、沃野千里、资源富饶的景象。
然而这只是它的一面,每当汛期到来,暴雨肆虐,滔滔淮河就像暴怒的水怪,破坏、席卷了一切,蒙洼人民饱受苦难。

《沃土阜南》第一集《千年福祸话淮河》,用镜头记录、讲述了千年淮河的安澜史,记录了蒙洼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四处“逃难”到起身斗水至战胜水灾,创建闻名世界的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的历史。讲述了蒙洼人民用无私奉献守护淮河上下游安全,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水患变成水利,从而改变自身命运,安居乐业的故事。


 
淮河,在中国版图上并不耀眼,可她却成了连接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血脉通道,影响流域内人们生存质量的生命之源。
历史上的淮河,两岸人丁兴旺,殷实富足,曾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



从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到1949年,755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316次规模较大的洪灾。每次洪水来袭,数千万亩耕地遭到席卷,无数城镇村庄被浊浪吞没,成千上万人沉溺水底。淮河,从一条“福河”变成了“祸河”。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水利专家们经过勘探、设计、讨论,最终决定在阜南境内,淮河岸边的王家坝村建个泄洪闸,起名叫王家坝闸。
王家坝闸就成了千里淮河第一闸。泄洪闸的后面是个大口袋,关键时刻能够蓄洪水,口袋的面积为181平方公里,可蓄洪水7.5亿方。



 
从1953年王家坝闸建成,到2020年,王家坝闸先后开闸16次,共计75亿立方的洪水,一次次从淮河冲入蒙洼蓄洪区,席卷了生机勃勃的一切,阜南沿淮数十万儿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几十年来,蒙洼人民对于淮河的情感历程复杂又微妙,先爱后恨,又由恨转变成爱,爱恨交织。恨的是一次次的洪水无情地吞噬了他们的庄稼、财产,甚至是希望。爱的是洪水退去留给他们的肥沃的土地,美丽的风景,和再次点燃的希望。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蓄洪区的投入逐年加大,进出蒙洼地区的交通越来越便利,原来通往王家坝、曹集等乡镇的低洼公路,一到汛期只能靠船,如今都修建了大桥。从2003年起,每次开闸蓄洪后,造成的损失,国家都给予赔偿。蓄洪区内131座庄台,既安全,又美丽。


为了改善濛洼人民的居住环境,国家又花大力气在每个乡镇建了保庄圩,盖起了一栋栋的楼房,很多原来居住在庄台上的群众搬迁到了这里。
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源和人文关怀,让蒙洼儿女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温暖。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交通、信息的畅通,蒙洼人民长期形成的与天斗与地斗的做法,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在党和政府的指引下,他们逐渐掌握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各种方法,思想和行动上也开始了革命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沿淮阜南人发现,淮河以及脚下的这片土地带给他们的不只是灾害,还有很多可利用的价值。只要掌握了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就可以多渠道弥补洪水带来的损失,甚至可以增加很多收入,过上美好的生活。


请看下一集《以和为贵》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