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阜阳经济提速提质增长的“密码”
〡郑阜高铁和商合杭高铁通车,结束了阜阳不通高铁的历史。受访者供图
〡电视问政现场。受访者供图
〡安徽昊源化工厂俯瞰图。受访者供图
〡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废旧电池处理车间。受访者供图
2021年只剩一个多月,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前三季度经济指标陆续公布。其中,比较抢眼的是阜阳。今年前三季度,阜阳实现生产总值2300.4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的6.8%,居皖北第1位,同比增长10.9%。这其实是阜阳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十年来,阜阳GDP增幅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前不久,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还明确提出,推进合肥都市圈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要知道,10年前,阜阳GDP只有853.21亿元。有网友用“大暴走”形容阜阳近十年的经济增长速度。
曾被视作长三角“边边角角”的农业大市阜阳,凭啥跑得这么快?
“13581”,抬“龙头”
初冬时节,位于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生产控制中心里一派忙碌:上百台电脑一字排开,工作人员紧盯电脑屏幕,利用DCS系统实时对生产各个环节自动控制。
“2018年搬入产业园后,我们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生产、安全、环保、质量、物流等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昊源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高明林说。
昊源集团前身为阜阳县化肥厂,始建于1970年。高明林1992年进厂,2016年厂子迎来了一场巨变,“按照国家‘退城进园’的要求,我们这样的化工厂都要搬入产业园区。对于一家体量巨大的化工企业来说,从搬迁到建设再到新上项目投产,难度可想而知。”高明林回忆说,当时感觉“压力山大”,搬迁后是维持原状,还是索性来一场技术革命?“我们最终决定,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
但是,“高起点、高标准”需要投入资金37.8亿元,“我们从来没花过这么多钱,算来算去,资金缺口达20多亿。最着急上火时,政府协调5家银行,帮我们拿下25亿贷款。”高明林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效果立竿见影,从制造变“智造”,厂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两年发展赶得上过去10年。
以新改进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例,相较原有工艺装置,新装置不仅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而且安全性高、污染少。该装置和工艺使用后,每年可节约原煤6万多吨,折合资金6000多万元;装置中的黑水处理系统经优化改造,运行周期也由原先的半年延长至一年半,每年可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
去年,阜阳市实施“13581”(即年产值10亿元、30亿元、50亿元、80亿元、100亿元)工业企业龙头培育工程,明确以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主体,加大资金、政策扶植力度,集中优势资源,提供精准服务。
“昊源集团被纳入培育范围,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等各方面都享受到了政府帮扶。”高明林说,在企业努力和政策促动下,截至今年上半年,昊源集团已实现销售收入57.64亿元、利润总额9.54亿元,较去年均有大幅增加,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
位于阜阳下辖县级市界首的三宝线业,是一家老牌棉纺织企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近年来也经历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随着纺织行业的变化,企业经营也开始不景气,我们意识到必须改变以求自救。”总经理马晓飞回忆。但是,怎么自救?2017年,阜阳市组织了院士专家界首行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跟院士搭上了线,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开始研发新材料,比如保暖材料、抗菌材料,现在我们生产的仿鹅绒羽绒服,已经被国家重大活动采用。目前,我们还在研发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用口罩”。
“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兴则城市兴”,阜阳市经信局局长韩烁表示,近年来,阜阳聚焦产业兴城、工业强市,在加快产业升级、做强实体经济上发力,工业规模和“智造”水平明显提升。近五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比安徽全省高出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2.8%,提升至2020年的30.4%。
“捡”出来的大产业
11月1日一大早,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大门口,20多辆大卡车排起长队,公司大门口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宣传语,“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公司生产车间的电池地仓里,废旧电池堆积如山。“这些电池都是大卡车运来的”,华铂公司副总经理蒋峰说,通过分布在全国的200多个废品收购站,公司年处理废旧锂电池达上百万吨。回收的电池经过自动拆解、冶炼、精炼、极板加工、电池装配,“浴火重生”成为再生铅。再生铅成品则会被送到华铂公司的“邻居”、行业的下游企业——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加入改性剂后,再生铅就成了制作锂电池板栅的材料。“通过上下游协同,进来一个旧电瓶,出去后就成了一个新电瓶,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界首市科技局局长刘涛回忆,过去,界首有不少从事废旧电池加工的小作坊,“走村串巷换破烂”,不仅环保意识低、产业档次低,行业还“小、散、乱”。2005年,专业化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工业园区项目启动,集中清理整治后,大企业入驻园区实行规范化管理。由此,循环经济产业实现由散乱到集中、由简单加工到循环利用的转变。
科技赋能之下,除了废旧电池,废旧铝、铜,乃至于矿泉水瓶,都能变废为宝。“废旧铝、铜回收利用后,不仅可以做成各种铝型材,在建筑和家居行业广泛应用,还能加工成泡沫铝产品应用到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几个矿泉水瓶能制作一件衬衫……像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刘涛说,“靠‘换破烂、捡破烂’,界首人捡出了一个大产业。”
安徽东锦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能用矿泉水瓶制作衬衫的企业。公司技术人员说,回收的塑料瓶经过清洗、消毒、粉碎、干燥等工序后,便可成为制造再生化纤的原材料。两个塑料瓶,就能制作成一件T恤。除了制作衣服,塑料瓶还被用来制作雨鞋、家居饰品等。“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阜阳市经信局局长韩烁表示,界首曾经是贫困县,依托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科创驱动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打造出了国内链条最长的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去年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如今,一批‘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新兴产业也在兴起,磁性新材料、铝基新材料、煤基新材料、光电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韩烁举例说,在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区,以医药原料、制剂为主体,现代中药、保健食品等产业为支撑,现代医药物流服务业为配套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成功集聚近600家企业。
据统计,截至今年前三季度,阜阳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7.9%,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55.4%。
双招双引
安徽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是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区里600家企业之一。公司执行总裁刘大勇说,2018年落户太和后,他发现周边不少药企的老板是返乡创业的太和人。
“原来,阜阳启动了一个很温暖的项目,叫‘接您回家’。”刘大勇说,太和是远近闻名的“药都”,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太和人从卖药材起步,走出家乡在外地投资建厂。2018年,太和曾出版一本书《太和药商》,汇集了走南闯北的医药企业创立者和经营者,“现在书中的不少人都被接了回来”。
太和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全坤说,回归的药商都是“大手笔”。比如安徽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投资75亿元兴建“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目前正在建设中。“建设内容包括共享制造平台、营销网络平台、科研商贸平台、制药工程学院等,以产业园为载体,整合了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目前已经吸引硕佰医药、桦冠生物入驻。”
药商回归,带动了太和的医药产业发展。2020年,太和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3亿元。
回归的不仅是药商。阜阳市人社局总经济师赵宇介绍,阜阳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50余万人。2008年,阜阳首次举办“接您回家”活动,当时只是为了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过节返乡。到今年,“接您回家”连续开展14年,服务对象已扩展到“接投资者回家创业、接技能人员回家兴业、接务工人员回家就业”,累计引导6.35万人回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78万个,带动就业48.21万人。
王立全是其中一名被接回的回乡创业人员。1993年,他离乡去外地建了一家面食加工厂,产品直供全聚德、海底捞等餐饮企业。2019年,他遇到了难题,“当地有用地需求,要拆迁,我们需限期搬离”,他回忆,焦头烂额时,家乡人找上门,“他们跟我说,回家吧!用地、建厂、用工,一切都好商量。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家乡一直在关注我,等着我。”
阜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您回家”只是“双招双引”的一个“小窗口”。“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近年阜阳持续发力,打造阜阳硬核软实力,取得显著成效,重大项目接连落子阜阳。前三季度,全市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达773.4亿元,同比增长33.2%,增幅全省首位,引进了三峡新能源、东方电气、金风科技、彩虹集团、皖能集团、航天投资等一批知名企业。”
家乡的诚意
不过,做出举厂搬迁这样的决策,王立全还是有些担心。时隔数十年回乡,能不能适应?“我们很快感受到了家乡的诚意。”
王立全说,“用地审批、环评等等,都不用操心,一边画图一边施工,占地1.6万平方米的厂区,从动工到投产只用5个月,这个速度令业内很惊讶。新厂的厂房条件、生产线标准都比原来高,现在大董、全聚德等老客户的订单,都追到了阜阳。”
悦康药业负责人王献同样被家乡的诚意所感动。“我1997年离乡,几年前回乡,政府服务意识的转变让我很惊讶。例如收购中药材,前几年都是我们自己下乡找农户。如今,县农业局局长刚上任就来厂里询问需求,并立即联系上种植户很快送来样品,检测后成分也不错。”
总部位于深圳的鸿远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看中了阜阳临泉县电子产业集聚的发展势头,决定在临泉经开区“安家”,投资3.3亿元,筹建电子配件和LED灯罩生产项目。“开发区管委会就像一个大管家”,副总经理田保亮说,“从各类手续审批,到最难解决的‘用工荒’,厂区以外的事情都可以交给管委会,我们只负责出钱管好建设就行。当初,选厂址有很多方案,现在觉得我们没选错,经开区提供了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充分满足了企业人力资源等需求。”
阜阳市经信局副局长张勇表示,阜阳96.2%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创造了70%的税收和65.6%的地区生产总值,是推动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如何让这些企业感受到阜阳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氛围?尤其是怎样让“引进来”的企业“留得住、发展好”?
近年来,阜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了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活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今年以来,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共走访调研包联企业和项目6970家次,收集问题530个,现场解决67个,承诺解决451个。去年起,阜阳还推出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电视问政、“百名科长”考评等活动。今年8月,《阜阳市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试行)》出台,提出建立“企业家日”、重大项目政企联席会议、企业家会见、企业家早餐会等10项制度。
去年11月30日,时任国网阜阳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的赵东参加了第七期电视问政。这期问政的主题与他的工作息息相关——“减流程、降成本、优服务,提升水电气用户满意度”。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直播,比较震撼。”赵东回忆,直播中讲到供电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客户多次反映仍未解决,“出现这种不作为的问题,不能仅从基层查问题,也要从管理上找问题和解决方案。”
高铁“加持”
安徽深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总部在深圳、“安家”在临泉经开区的企业。公司行政总监张雷说,2014年落户后,他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阜阳不通高铁,不少引进的技能人才不愿意来。他回忆,有时接到如温州等江浙一带的订单,销售人员都是自己扛着箱子,赶到阜阳火车站,坐一天一夜的火车。
2019年12月,郑阜高铁和商合杭高铁北段通车,结束了阜阳不通高铁的历史。半年后,商合杭铁路全线通车。“现在方便多了,四通八达,从阜阳乘坐高铁出发,去杭州只需要3小时,去上海3.5小时。”张雷说。
自通高铁以来,杭摩科技新材料(阜阳)有限公司员工苏勋可以“打高铁”上下班了,“我们总部在浙江安吉,原来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自驾,从安吉到阜阳五六个小时。若早上8点开会,凌晨2点就得从安吉出发,现在坐高铁只要3个多小时,一天就能打个来回。”
阜阳各县市则从高铁看到了深度融入长三角的机会。郑阜高铁开通的第三天,界首就在上海成立了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伟表示,受地理区位限制,界首要突破创新发展的瓶颈,需要“打开门,走出去,请进来”,向长三角发达地区借力。离岸科创中心是界首在上海的一个平台,一头连着界首,一头牵着上海,集合了研发、孵化、展示等功能,主要对接上海科研创新成果、人才、项目等资源。
阜阳市发改委主任高文军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阜阳叠加,对阜阳发展定位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为阜阳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更大的新优势。“当前,阜阳既面临重大战略叠加覆盖、政策效应加速释放、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市场潜力集中迸发、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等历史机遇,又拥有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铁公机水四位一体尤其是京港台高铁交会的交通优势、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政策优势、‘百亿粮仓’种养循环的农业优势、千万人口及辐射周边消费的人口优势等五大优势。”在高文军看来,这五大优势,有利于阜阳加快建设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区域性绿色消费中心。
前不久,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合肥都市圈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支持阜阳建设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阜阳有基础、有实力建设城市圈,更有能力把城市圈建好。阜阳已迎来最好发展时期,未来可期。”高文军说。
“数”说阜阳经济发展
规上工业
近五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比安徽全省高出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2.8%,提升至2020年的30.4%。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7.9%,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55.4%。
招商引资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达287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1.3%,超序时进度6.3个百分点;在建总投资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705个,到位资金1010.3亿元,同比增长39%。
民营企业
阜阳96.2%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创造了70%的税收和65.6%的地区生产总值,是推动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