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县长亮相国新办发布会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6月1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安徽省阜南县县长李云川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焦非 摄
优粮工程打造农产品美誉度
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阜南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去年脱贫摘帽,请问优质粮食工程是如何助力阜南县脱贫摘帽的?下一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上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对此,李云川介绍说,阜南县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农业大县,地处黄淮海平原,位于安徽西北部,人口174万,其中农业人口达到139万,耕地面积有170万亩。以前,阜南农业的生产方式是比较粗放的,也就是说传统农业种原粮、储原粮、卖原粮,导致农民的收入,亩产、质量、收入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定点帮扶下,我们这几年结合着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过程中推广优粮工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李云川介绍,近年来,阜南县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去开展“五优联动”,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帮助下,对接了中化农业、中粮贸易,通过“示范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户包括贫困户,通过这种品牌小麦的推广,实现优粮优种、优粮优产,同时也建设了好粮油直营店,实现了全过程的“五优联动”。
“二是通过优质优价来增加农户收入。我们原来种的品种比较杂乱,田间管理模式也是比较粗放。通过引入这些农事服务中心,对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经过资源禀赋的分析,在我们这儿特别适合种植弱筋小麦,也就是软质的小麦,从原来一百多个品种中优选出六个品种进行示范带动推动。”李云川说。
2018年,对优选出的六个品种,阜南示范种植了1.5万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扩展到30万亩,2020年持续稳定在35万亩左右。通过生产规模化组织、标准化的田间管理,使种植成本降低了60元左右,亩均增收200多元,5万多农户直接收益大幅度提升。
在优质粮食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阜南还注重延伸产业链,突出融合发展来实现“三链协同”。
“由于有了优质的粮源,我们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支持下,对接了中裕食品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就地转化,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反哺源头种植,这样全过程提升农户的收入,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李云川说。
李云川表示,下一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阜南将对优粮工程进一步抓深抓实。一方面要进一步积极拓展扩大优质粮源,除了现在稳定发展35万亩品牌小麦之外,大力推广高油酸花生种植;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打造。
“我们在阜南建设皖西北(阜南)粮食产业园,现在对接一些农产品的加工企业,下一步我们也会结合农产品资源,进一步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加工企业,把价值链进一步提升和打造。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当地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建设,依托‘物阜南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将农产品的美誉度打造起来,同时把美誉度转化为价格优势,带动农户共同致富。”李云川说。
安徽省阜南县县长李云川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徐想 摄
互联网推动传统农业蝶变
新闻发布会上,还有记者提问:此前阜南县举办了阜南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展销会利用了互联网经济优势,以电商加展会的新形势,通过线上线下进行。请问效果如何,如何看待这种新零售模式在助农扶农中发挥的作用?
李云川介绍,阜南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是6月12号举办的,这是利用线上线下、利用互联网推动农业生产的一个场景,当天线上关注量就超过10万人次,在实践中非常具有生命力。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帮阜南开通了一个交易专区,2020年,阜南优质小麦依托这个平台进行网上竞价交易,当场销售了3.6万吨,销售溢价也是比较明显的。”李云川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指导阜南在“832”销售平台开设帮扶专区,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效果都非常好。
对于这种新模式,李云川认为,其对农业生产,特别是传统农业大县在打造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作用不容小视,因为其蕴含着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一种新模式。
“在助农扶农过程中,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精准地对接市场。我们现在推品牌小麦、优质小麦,都是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的决策。”李云川说,传统农业、传统种植户对市场信息的捕捉远远不够,线上线下的有效对接,可以通过“有效需求”倒逼“有效供给”。通过精准有效的市场对接,还可以使农产品的结构,包括粮食生产结构进行调整。
李云川说,优质才能优价,才可能迅速销售出去,获得更高的附加值。通过新模式,传统农民也要提升技能,要运用新的工具,比如包装、设计、新的支付方式等,最终使农产品无论是量,还是价值、收益都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