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安徽 >> 正文

安徽省出台《江淮分水岭区域发展规划》

来源:安徽财经网 热度:0 时间:2020-04-06
导读:

江淮分水岭是我省长江、淮河流域的分界线,状如“脊背”,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是连接皖江城市带与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纽带,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近日出台《江淮分水岭区域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岭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县域经济中保持领先水平;实现财政收入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0:50:40。

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支撑

改变岭区穷在水上、困在路上、荒在岭上的状况,就要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路修通。《规划》明确,按照岭区一体化发展要求,重点加强区域供水体系和民生水利建设,推进交通运输、能源、信息、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全面改善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条件。

水,是岭区发展的最大困扰。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不缺降雨的岭区留不住水。 《规划》把构建区域供水体系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根据水源地空间分布,优化岭区水资源调剂和配置格局,推进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和农村塘坝统筹发展,全面改善岭区城乡用水状况。 “一方面,构建水资源调配体系。全力推进区域防洪保安重点工程,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推进治淮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滁河、浮河、池河、史河等重要支流治理工程等。另一方面,实施民生水利工程。强化水源地管理、完善供水设施、改善城镇饮用水安全。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设施与节水改造项目,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省发改委地区处有关人士介绍。

修路,打开致富门。《规划》明确,加快铁路、公路、水运运输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岭区对外通达能力,增强岭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作用。围绕各类运输通道合理布局物流场站和园区,提升岭区物流配送和点对点通达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把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提上了议事日程,明确提出有序推进火电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大唐滁州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大力推进来安、南谯、全椒、定远、凤阳、明光等地风力发电场建设,加快岭区农村沼气建设,推进凤阳、明光等地秸秆发电工程建设。同时,还提出着力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提高用气水平和保障供气能力。

此外,《规划》提出,积极推进岭区内民政、人口、就业、社会保障、治安综合管理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化、便民化。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调“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岭区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

“目前,岭区共有省级(含筹建)及以上开发园区19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家、省级开发区9家、省级筹建开发区7家),以及寿县蜀山、凤阳宁国2个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 ”省发改委地区处有关人士介绍,初步形成了滁州经开区、肥西桃花工业园区、明光工业园、全椒经开区、南谯工业园区的家电产业集群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六安经开区、裕安经开区、寿县工业园区、金安经开区、定远经开区的生态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六安经开区、寿县工业园区的棉纺织和服装产业集群,定远盐化工产业集群和凤阳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夯实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基础。

根据《规划》,到2020年,岭区产业竞争优势要进一步提升。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硅基新材料、盐化工、凹土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并呈现高端化发展态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达60%,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90%以上。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根据岭区发展条件,《规划》提出,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导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景观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同时,把握国内外市场发展新趋势,坚持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并举,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此外,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打造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缺水少绿的江淮分水岭,一直是造林绿化的“荒漠”。 《规划》提出,以岭脊地区林带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都市森林精品旅游线路开发,着力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控制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

江淮分水岭岭脊将添绿色长城。根据《规划》,我省加快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岭脊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岭脊都市森林生态景观林带。加强岭脊生态保护,合理划定禁农、禁耕、禁牧区,建设岭脊一体化生态廊道。完成退耕还林工程,新增造林100万亩以上。同时,规划建设岭区旅游道路网络。完善岭脊旅游干道,实现与现有县乡等道路的沟通衔接。

乡村生态体系建设被当成重要的一环来加以突出。 《规划》强调,加强重点地区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推进坡耕地、坡式经济林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农田生态林网建设。并且,要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以湿地开发保护为重点,构筑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城乡生态系统。

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阜阳热线网公众号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