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从未忘,当年10元钱、5斤粮票的恩情
拜年时来张全家福
刘坤雪的干妹妹与刘树春老两口合影
患病在家休养的刘炳绍
( 记者 张锐乾 杨文艺)2月18日,农历的大年初九,太和县赵集镇王油坊村曹营刘树春老人的家中来了一位远道的女客人,这位客人是专程从深圳赶来给他这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爷爷”拜年的,说起这其中的缘由,那可是一段感人的故事呢。
10块钱、5斤粮票外加6个馍的“恩情”让一位灵璧县的老人40年一刻没忘记;患病后近乎失忆的父亲每天都念叨着:恩人啊,您在哪里?太和县农村,一位八旬老翁突然有外地人跑过来叫爷爷,几乎记不起来的40年前的一个小善举让他意外添亲人。
外地女子一声“爷爷”勾起老人一段回忆
2012年7月的一天,太和县王油坊村84岁的老人刘树春和老伴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打外面走进来一位女士,这位女士一见到他就问“您是刘树春吗?”“我就是,您是?”“爷爷!我可找到您了,您就是40年前救过我爸爸的大恩人啊!”爷爷?恩人?刘树春一时给弄糊涂了。“爷爷,您忘了吗?40年前您在河南救过我爸爸啊,是您当时给了他10块钱、5斤粮票,还有6个馍啊!”女士大声地提醒着。“10块钱?5斤粮票?还有6个馍?……哦,我想起来了!”
时间回到1974年8月的一天,灵璧县禅堂乡20余岁的刘炳绍为了养家糊口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孤身来到河南省济源县某煤矿当掏煤工。或许是身体素质不行,导致刘炳绍水土不服,因不能适应煤矿上繁重的工作,刘炳绍只能回家。但此时他已经身无分文,哪里还有回家的路费?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刘炳绍决定靠两条腿走回家中。但由于几天没吃饭加上天气炎热,走着走着就昏倒在一煤矿门前,幸而遇到了刘树春。
当年的刘树春也是来当地的煤矿打工的,看到煤矿门前躺着一个人,刘树春赶忙跑上前又是掐人中又是喂水,一阵折腾后救醒了那位年轻人,听说是安徽老乡,就把身上仅有的10元钱、5斤粮票给了刘炳绍,又从工友那里借了6个馍塞到刘炳绍的怀里让他回家。刘树春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当时我也很穷,也吃不饱饭,也只能拿出这些救助他了”。年轻人感激不尽,要下刘树春家庭的住址,说回到家后一定还上这些钱的。
越失忆越清晰 患病父亲每天念叨找恩人
怀揣着刘树春相助的钱物,刘炳绍坐车回到灵璧的家中,后来就一直在家种地、卖菜、做生意。期间又生育了两个孩子,加上去河南掏煤之前生的两个孩子,几张嘴吃饭使得家庭一直经济很紧张。直到前些年,两个女儿先后去了广州和深圳打工,家里的条件才算有所改善。
多年前的那份恩情始终让刘炳绍难以释怀,他也曾多次试图寻找“恩人”,当面加倍还上那一份人情,再道一声谢谢。然而时光荏苒,物异人非,当年的行政区划早就变了样,加之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刘炳绍的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得以实现
“2009年我父亲不幸患上了脑血栓”替父亲前来“寻亲”的刘炳绍二女儿刘坤雪说,“患病后,父亲神志有时候不太清晰,但却经常在我们面前提到我刘爷爷(刘树春)的名字,说要不是他自己的命早没了,也没有我们一家人。”
2012年7月份,刘坤雪准备到安徽太和县看望自己的在深圳工作时认的义妹,父亲听说二女儿要去太和县,就让女儿一定帮他找这位40年前的恩人。
刘坤雪开始以为父亲说胡话,近40年前的救命恩人现在上哪找去?“我当时就和父亲说找人要有地址啊?我父亲说地址就在我脑海里。他给我说下了我刘爷爷的地址。但父亲记的地址还是当年的老地址,太和县城郊区赵集乡曹营大队,如今的地名称呼大都改变了,可我父亲不依不饶,一再告诫我说在太和你一定要找到这位叫刘树春的救命恩人,并一再强调说没有他当时救助我的10元钱,就没有咱们现在的一家人”。
涌泉相报 誓把恩人当亲人
刘坤雪从灵璧来到阜阳太和八里店的义妹家中后,就和义妹租辆车四处打听,寻找39年前给父亲10元钱、5斤粮票、6个馍的救命恩人刘树春。
“真没想到我刘爷爷的名声那么大,几经打听竟然很快找到了他的家。还真没想到刘爷爷84岁了,身体还那么硬朗,耳不聋眼也不花。真没想到他还能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呢。”刘坤雪向记者一连说了几个真没想到。原来,这位刘树春老人在太和县东部农村是个十里八乡都知道的大好人,一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
说起认亲的场景,刘树春老人很是激动,他说刘坤雪找到他后,喊完爷爷还非要给他钱,说给他父亲还账。“我哪能要他们的钱啊?可最后刘坤雪还是硬塞给了我老伴500元钱。中秋节的时候,她和她姐姐给我们寄来了月饼和茶叶。我去年11月19日过生日的时候,姐两个又给我寄来了一千多元钱,今年过年又大老远给俺拜年,没想到啊,那么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却让俺们老两口硬生生地多出来那么多亲人……”刘树春哽咽地说。
刘坤雪也高兴地对记者说,“刘树春就是我的亲爷爷,我父亲由于现在身体不太好,再加上现在家中的事情很多,就没有前来给我刘爷爷拜年。等明年我们全家都会来给刘爷爷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