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0 次 来源:阜阳热线网
花掉一个月的生活费去搜集一个笔架,这是种怎样的执着?界首的八旬老人王贯生就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花光一个月的生活费买笔架
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王贯生自幼家境贫寒,三岁时逃荒到阜阳,经常靠剩菜残羹度日。13岁时,王贯生在垃圾堆中扒出了一块石碑,找人鉴定后,发现是元朝的,这让他非常兴奋。自此,王贯生开始四处收藏老物件。“为了省钱,我经常到垃圾堆、破烂回收处那里去找。只要是相中的老物件,不论成色和价值,我都会抱回家中。”王贯生回忆说,有时候白天要干活,就晚上去找,劲头足的时候能找一整夜。当听说河南周口有一个玉石笔架后,他徒步一天一夜去找寻,花光了身上的钱,最终把笔架买了回来,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度日。

租房办起红色收藏馆
尽管收藏老物件起步较早,但王贯生收藏的高峰期是在退休之后。1997年,退休后的王贯生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实现收藏的爱好。“退休后,我经常到处收藏老物件,最远去过青岛。”只要听说哪里有老物件,王贯生都会主动联系,必要时亲自去买回来,“退休工资大多花在了收藏上面”。也是这一时期,王贯生的老物件猛增,从最初的三百多件发展到了上千件。几年前,王贯生还特意在界首银河一条街租了四间房子,集中摆放这些老物件。在王贯生收藏的老物件中,红色革命老物件最多。“一颗红心向党。”王贯生说,是党和政府让他过上好日子,这是他热衷搜集红色革命老物件的动力源泉。
无偿捐赠多件历史老物件
2002年,王贯生从漯河买回来7000枚像章,并花3个月的时间,用其中的300枚像章拼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这幅用像章拼接的地图曾吸引很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曾有人联系王贯生,表示愿意花一万块钱把像章地图买走,被王贯生婉言谢绝了。
在王贯生看来,他从没有用金钱来衡量收藏的这些老物件,“无论贵贱都是历史和时代的见证,都是我和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代的财富。”(来源:界首网事)

- 责任编辑: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