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颍州区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区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的收官之年,为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役的最后胜利,区委、区政府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举全区之力、下非常之功,大力开展涉农资金整合,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近日,颍州区区乡两级深入开展2018年扶贫项目摸排工作,区财政已统筹整合扶贫项目资金41000万元,结合全区工程类、补贴类扶贫项目需求,提前谋划,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建设。
一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针对当前产业扶贫效益不高的现状,科学制定产业脱贫规划,大力发展“种养加光电游”特色产业,建立健全政府、市场主体、贫困农户、银行、保险“五位一体”的产业精准扶贫共同推进机制。根据现阶段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重点推行“贫困农户自主发展”“龙头企业+贫困农户”“家庭农场+贫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产业大户+贫困农户”“资产收益”等六种扶贫模式,指导市场主体与扶贫对象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抱团发展,帮扶到户到人,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二是实施就业扶贫工程。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实现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全覆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补贴标准,确保贫困户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技能。重点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家政、养老、物流等领域就业,组织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支持,调动贫困户内生动力。大力实施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健全劳动力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鼓励贫困乡村能人带领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是实施智力扶贫工程。积极推进教育、科技文化扶贫。整合学前教育政府资助、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关爱女孩行动、阳光工程等政策扶持资金,扩大资助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继续实施贫困户子女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高等教育扶贫定向招生等政策。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实现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零负担、高中及中职教育零学费、大学教育零失业。强化贫困地区基层科技服务,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科技特派员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力致富技能,积极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四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继续实施贫困户免费体检、“1+1+1医生签约服务”“一站式”即时结算,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有效衔接。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贫困人口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对贫困人口因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予以特别救助,切实承担起精准医疗救助、社会托底责任,实现基本有保障,大病有保险,重病有救助,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五是实施社保兜底扶贫工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提高五保户、低保户的保障和补助标准,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达到应保尽保。
六是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向贫困户倾斜,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到2018年底,完成全区新增、返贫和漏摸底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任务,确保危房改造不漏一宅。
七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着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交通精准扶贫,实现具备条件的贫困村通班车,全面提高贫困村道路安全水平和通畅能力。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发展适度规模集中供水,提高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到2018年,基本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重点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库塘、堰坝、沟渠等“八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畅通农业水利“最后一公里”;加快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加快贫困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质量,把贫困村电网建改优先纳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于2018年底前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基本解决农网薄弱问题,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稳定性,提高贫困村电力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
八是实施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将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向贫困村倾斜,结合“三线三边”城乡环境治理,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
九是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完善金融扶贫组织网络。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接,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优势,促进我区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实现金融扶贫精准对接,改进金融扶贫风险缓释机制,整合扶贫专项资金、涉农资金等各类资源,与金融扶贫资金相匹配,拓宽扶贫开发资金支持渠道。
十是实施社会扶贫工程。强化“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加大驻村工作队伍“五个全覆盖”力度。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来源:颍州区民生办)
- 责任编辑: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