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0 次 来源:阜阳热线网
一走进临泉姜尚工艺品车间,十几位工人师傅正在不停的忙活着,他们手拿电烙铁在一个个大小不同的葫芦上画着,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画面就出现在葫芦上了,这些工匠们在做的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泉烙画葫芦。

临泉烙画葫芦主要依托传统文化理念和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创造岀了多种葫芦工艺品,通过工艺匠人能工巧手,以国内外名家的画稿为素材,用烙铁在葫芦上熨岀烙痕作画,让农家瓜果登上了艺术殿堂,成为一种淳朴自然和高雅精美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品。

安徽临泉县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姜尚)的故里,故临泉烙画葫芦又名“姜尚烙画葫芦”。传说,姜子牙曾用葫芦收尽天地间的邪气,使之国泰民安,姜尚葫芦自古就有“富贵、吉祥”之意,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
据安徽姜尚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玉梅介绍,每一个成品的烙画葫芦的制作成功,都有经过种植、打皮、晾晒、打磨、烙画五大步骤,其中烙画最为关键,需要烙画葫芦技工们一笔一划把一个个人物或画面熨烙在葫芦表面,容不得半点差错。

经验丰富的烙画葫芦工匠们用烙铁在葫芦上熨岀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更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临泉烙画葫芦精致细腻,朴实无华,这些烙上“竹、兰、梅、菊”等传统中国画的葫芦工艺品精致典雅、蕴涵古意。2016年8月,临泉烙画葫芦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临泉烙画葫芦主要远销东南亚、欧盟等国,年销售额可达4000万元,带动当地10名贫困户就业,贫困户人均月收入可达2500元以上,其中6名贫困户通过临泉烙画葫芦已脱贫。

71岁的王建文一直从事葫芦烙画工作,由于家中两个儿子上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户,去年他家已顺利脱贫了。“我在这车间干葫芦烙画已经快6年,现在每个月通过在葫芦上烙画也能收入3千多元,这小葫芦能带我们发家致富呀!”王建文笑着告诉记者。

“我们每年都会给贫困户提供葫芦种苗,每个贫困户提供5到10棵,提供种苗之后,我们通过去乡镇授课免费教她们葫芦种植技术,等到葫芦成熟之后,我们再按照市场价进行回收,贫困户只需要按照我们提供的方法在自己家门口种植葫芦就行,基本上是零风险零成本,每年她们通过种植葫芦也可以获得500元以上的收入,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葫芦带动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韩玉梅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培育了1000亩400000棵的葫芦种苗免费提供给临泉县的老百姓以及贫困户们,目的就是帮助更多的人一起走上致富之路。(张天峰 记者 杨文艺)
- 责任编辑: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