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75岁的杨继芳被儿子田洪贺送到阜南县朱寨镇赵医生养老院。此后,田洪贺支付了一个月的费用,留下一件白色的T恤衫后失联。
5年来,赵医生养老院负责人赵可云、刘桂影夫妇承担起赡养、照顾杨继芳老人的重任。他们的爱心被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传为美谈。
老人的生活无忧,亲情却无法弥补。看到别人的孩子到养老院看望父母,或者把他们接回家中过春节,杨继芳只能偷偷流泪,在心里一遍遍地回忆儿子幼时的模样。

1月18日,农历小年,80岁的杨继芳在养老院吃午饭。
5年前儿子把老母亲送到养老院,留下一件体恤衫后失联
2015年3月28日,阜南县朱寨镇赵医生养老院迎来一对母子。母亲就是杨继芳,当时75岁。儿子名叫田洪贺,当年41岁,他们是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前炉村田庄居民。
田洪贺告诉养老院工作人员,父亲去世多年,母亲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他要到外地打工,无法照顾母亲,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生活。
随后,田洪贺与养老院签订了协议,并支付了一个月的费用1700元,协议期限为2015年3月28日至2016年3月28日。
杨继芳入住赵医生养老院后,田洪贺曾到这里探望过两次。2015年夏季,田洪贺再次到养老院探望母亲,并将身上穿着的一件白色体恤衫脱下来留给母亲,然后外出打工。
2016年春节,外地打工的村民返乡,纷纷来到养老院接自家的老人回家过春节,田洪贺迟迟不见踪影。
养老院负责人致电田洪贺,田洪贺表示,自己在外地打工时没有挣到钱,不打算回乡过年了,只能让母亲留在养老院过春节,而且拖欠养老院的费用暂时也无法支付。
“在外打工不容易,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养老院负责人这样想,并妥善安排了老人的生活。岂料,自此之后田洪贺再未出现过,后来手机也无法拨通。

养老院的护工和志愿者照顾杨继芳老人的生活
精心照顾被遗弃老人5年,爱心感动社会各界
今年80岁的杨继芳,生活不能自理,但思维比较清晰。她一共生育了两个孩子,女儿幼年时落水溺亡,老伴去世后她只能与儿子田洪贺相依为命。多年的辛劳,杨继芳患上了肺气肿和支气管炎,后来双目失明,天气稍有变化就需要用药。
2015年,儿子将她送到养老院时,没有携带任何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儿子失联后,养老院负责人赵可云、刘桂影夫妇承担起赡养、照顾杨继芳的重任,知冷知热,问寒问暖。
“她在你们这里住着,一分钱都不交,长期下去怎么得了,干脆把她送回家算了。”曾经,很多人这样劝赵可云、刘桂影夫妇。
“把她送回家无可厚非,但是,老人的身体状况很差,体弱多病。在没有家人照顾的情况下,万一发病,连三个月都活不下去。真要这样的话,我良心上过不去,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赵可云对妻子说,“咱们就把她当做自己的母亲养起来吧!”

老人所住的房间外张灯结彩,年味已浓。
刘桂影支持丈夫的做法,为了不让丈夫操心,安心自己的事业。她每天到老人所在的房间里探望,一再叮嘱护工道:“要像照顾其他老人一样照顾杨继芳,否则外界的人会说:没交钱,老人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
他们的爱心感动着身边的很多人。很多子女到养老院给父母送衣服、营养品时,会特意多买一份,送到杨继芳手中。护工们也经常把自家的生活用品带给杨继芳。
2017年,杨继芳的一位亲戚得知此事,特意告知赵可云:杨继芳已经按照政策享受到低保、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每个月会有几百元补助金。田洪贺外出打工时,带走了老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他可以协助养老院补办,弥补一下养老院的损失。
在这位亲戚和老人所在村委会、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上述手续顺利完成。但是,寻找田洪贺的努力至今没有结果,“不知田洪贺的下落和生死”。
目前,颍州区相关部门、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对老人的生活高度关注,并与赵医生养老院对接,妥善安排好老人的生活等。

杨继芳老人正在和刘桂影聊天
人生最后几年她想再看儿子一眼,听儿子喊一声“妈妈”
1月18日,农历小年。按照惯例,返乡的农民工们纷纷来到赵医生养老院,接自家的老人回家过春节,开始一家人一年中难得的团聚。听到别人家的孩子为父母收拾衣物,唠着家常,杨继芳老人躺在床上,不愿说话。
“儿子,你在哪里啊?怎么把妈妈丢在这里不管了?我可以不吃你的,不穿你的,但你要给我来个信啊!我今年80岁了,没有几年活头了,这辈子还能见到你,听你喊一句‘妈’吗?”老人一次次揉着塌陷的眼眶,嘴里嘟囔着,反复讲述着儿子幼时的模样,以及他曾经对自己的好。
护工和刘桂影看到老人这幅模样,连忙过来安慰,“在这里过年不好吗?我们都是你的孩子。”
“她一激动容易发病。”刘桂影对记者说。
其他人见状也聚拢过来宽慰道:“是啊!我们都是你的孩子。”
老人愣神的功夫,大伙齐声喊道:“妈!过年好!”
杨继芳声音哽咽,一次次地回应道:“哎!哎……”
颍州晚报记者 曹亚伟 梅飞 文/摄
- 责任编辑: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