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本地 • • 正文

85后汤平和他“蒸蒸日上”的事业

发布时间:  浏览: 0 次  来源:阜阳热线网

   
 
    随着近几年“接您回家”活动的开展, 一批有技术有理想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他们善于学习、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在“回家兴阜”的浪潮中,成就了一番事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86年出生的汤平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正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大红枣、红彩头,一斤一个的大年馍随着日渐浓郁的年味销量节节攀升,很难想象打造这款传统年馍的是一名85后的小伙子。见到汤平时,这位穿着牛仔裤、运动鞋的厂长,正与工人们一起将年馍分装成箱。
 
    “真不好意思,最近太忙了,像这样的年馍一天就能卖一千多箱,这几天工人都是24小时两班倒”汤平言语不多,沉稳之中透着实干,没有一般85后年轻人的浮躁,这几年他凭着勤劳、用心、不怕吃苦的精神,事业也像年馍一样“蒸蒸日上”。
 
     19岁,当同龄的孩子还在上学的时候,汤平已经背着简单的行囊南下打工了,面对陌生的城市,汤平睡过车站、公园,后来终于在一家食品厂找到了工作,正是这段经历为他日后从事食品加工打下了基础。“那时候在食品厂做小工,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是我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正是凭借着吃苦好学,汤平很快掌握了食品加工的一系列流程,但是光有技术还不够,在创业的过程中,他摆过地摊、卖过电脑、开过菜店在不断的社会经验积累中,汤平终于在2010年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13年的时候,我们就把规模扩大了,在颍泉工业园做了一个食品厂,产品线也丰富了,从最初的白吉馍,增加到窝窝头、小刀切、蛋奶饼、早餐饼、还有粮颂手工馒头。” 2015年的销售额突破了500万,其产品销售到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阜阳市农业大市,有着丰富的粮食资源,汤平的企业原料全部取自当地,就地转化,仅面粉一项一年就要消耗1800吨。在农业向工业转化的过程中,需要的就是众多向汤平一样的食品企业家。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汤平在微商城、天猫商都开了店铺,所有产品在2015年年底正式上线,目前,仅“红枣年馍”一小时内就接到了一百多笔订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汤平告诉记者自己要做的就是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的情况下,保持原有食品的本色,让食品回归自然。“我要做就做“良心”食品,下一步我们准备主打的“粮颂”牌馒头做成大众精品,丰富老百姓餐桌,16年准备再研发两到三个精品,丰富老百姓的主食生活。”面对未来汤平自信满满的说。

(方苗苗)

    责任编辑:刘文明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发展历程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报价   |   

Copyright © 2012-2022 FYrexian.com 阜阳星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20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