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0 次 来源:阜阳新闻网
记者昨日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据气象部门测报,受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汛期淮河流域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极易出现洪涝、内涝。加之淮河已连续8年未发生流域性洪灾,今年发生较大汛情的几率和风险在逐步增大。对此,我市早谋划、早部署,多措并举全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洪准备。
地理地形特殊、气候复杂
致水旱灾害多发
从所处地理位置看,我市位于淮河中游,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属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气候过渡带,即有亚热带特征湿润多雨的特点,又有暖温带特征的少雨偏旱的特点,且往往交替出现。
淮河在我市境内长153公里,占全省的40%,洪汝河、沙颍河、汾泉河、黑茨河和茨淮新河横贯全境,另有洼地面积达300多万亩。
特殊的地理地形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市是典型的水旱灾害多发区域,大雨则洪、多雨则涝、少雨则旱,洪涝和干旱灾害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
厄尔尼诺余威犹存
预计淮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偏多
据市气象局局长王业斌介绍,自2014年9月开始以来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仍在持续,预计将于本月结束,但对气候的影响还将持续。
“持续至今的厄尔尼诺事件,已发展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市防指副指挥长、市水务局局长李磊说,受其影响,天气形势更加复杂,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更加明显。
据中国气象局和水利部水文局预测,今年汛期淮河流域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极易出现洪涝、内涝,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预计2016年主汛期(6-8月)我市总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一到两成,南部沿淮地区偏多三成;入汛后会出现一段降水集中期,局地强降水可能造成短时洪涝和内涝,出汛后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短期干旱。
8年无流域性洪涝
今年淮河洪涝概率增加
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淮河流域主汛期未出现流域性洪涝,我市汛期降水也以偏少年份为多。
“连续8年未出现明显洪涝灾害,这种情形自1953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王业斌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气候形势异常多变,反常性、不可预见性、突发性日益凸显。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 我市汛期降水量有逐渐回升的趋势,预计汛期淮河流域发生局地洪涝的可能性增大。
从流域灾害规律看,据统计,淮河每5到7年会有一次大洪水,2007年以来已连续8年未发生流域性洪灾,沙颍河自2003年以来也连续12年没有发生过大洪水,再次发生较大汛情的几率和风险在逐步增大。
严阵以待
积极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
面对可能到来的洪涝灾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防为主、防抗并重,围绕防大汛、抗大旱工作目标,通过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彻底消除度汛险工隐患。
一方面加快在建工程进度,抓好城镇防洪排涝,加快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等措施,确保淮河、沙颍河等主要堤防和城市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度汛安全;一方面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据介绍,目前阜南、颍上已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各项准备,其他县区也在加紧准备之中,确保全市人民安全度汛。
- 责任编辑: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