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本地 • • 正文

莫名其妙“被贷款”还上了不良信用“黑名单” 事发安徽太和县

发布时间:  浏览: 0 次  来源:工商导报、安徽经济新闻网

对于贷款户向银行申请贷款,通常都是贷款人准备齐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和相关资料后交到贷款行,银行按照程序对贷款人所提供的有效身份信息与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调查审核后,再由贷款人以及银行相关负责人签字后才能放贷。
 
    然而,近日,记者接到阜阳市太和县皮条孙镇孙寨行政村村民刘其的爆料,称最近他在南京办理购房贷款时,突然发现在“原太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现为太和县农商银行)有一笔2008年3万元“借款”欠款呆账,并由此进入银行信用记录“黑名单”,成了他买房的拦路虎,并为此损失了2万多元。
 
   无独有偶,9月19日,记者深入太和县皮条孙镇孙寨村通过调查后发现,该行政村还有刘洁(化名)、王苗(化名)等几位村民存在类似问题。是否存在村民“被贷款”问题?太和县农商行高庙分行行长丁娟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予否认。
 
      据刘其介绍,他从2006年至今长期在南京打工拼搏,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2016年6月,他决定在南京按揭贷款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当月月底,他在南京市空港开发区翔宇花园预订了一套住房,总价126万元,付款方式是30%的首付款,其它作房屋抵押信贷,分期按揭付款。按照购房协议书,买受人刘齐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本人与银行建立借贷法律关系、于签署之日三日内向银行提交真实准确完备的贷款申请资料,且及时办理相关公证、抵押手续,费用由买受人承担,若买受人拒绝延迟虚假提供未完备的贷款资料等原因而导致银行不同意发放贷款,买受人则要结清余款。否则按照买受人逾期付款的约定处理。出卖人均有权接触本合同并扣除且受买人需向出卖人支付房屋总价20%的违约金。
 
   在办理好签订购房合同、交完首付款36万元等手续之后,7月初,刘其突然接到银行方面反馈的电话,称他个人诚信有问题。“说我在2008年11月19日在安徽省太和县农村商业银行高庙支行有笔农户信用贷款至今未还。贷款金额为30000万人民币,而且利息有24560元。”刘其说,他当时就听懵了,因为他早就外出打工不在太和住了,怎么可能千里迢迢回家贷款呢?
 
   在刘其提供给记者的有关银行查询证明显示,2008年11月19日,“太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给刘其3万元的农户贷款,业务号为“341040347701012500027299”,信用是“免担保”,明确2009年11月19日到期,“一次性归还”。该证明还显示,“截至2016年06月30日,账户状态为呆账”,余额为0元。
 
   据刘其介绍,他后来联系老家村民,了解到该村好几位村民都遭遇过“被贷款”,有关人员在2008年利用假冒身份,套用“太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30多万元。“据说当时太和县农商银行高庙分行有关业务员做了假手续,当时查处时还有备案。”刘其说,一听问题严重,为了在南京买房,他只好拿出25000元,请朋友担保最终才如愿贷款买房。
 
   9月19日,记者在皮条孙镇孙寨行政村调查采访时,该村刘洁(化名)介绍,他也有刘其这样的遭遇,他是在2014年查到后,有人偷偷地还上钱,并把清单交给他了。“这个人当天晚上就还账了。”
  另一村民王苗向记者介绍,她也有这样奇怪的遭遇,有人也曾经冒用她的身份于2008年在“太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1500元,直到2014年才有银行清欠组通知她,并多次到她家追要。“连本带利3000多元,最后是我自己还上的。”现已退休的王苗介绍,她很早就离开家门到太和县城某厂工作了,儿女都在县城工作。“一家人都有工作,也不缺钱花,怎么可能为了1500元我去银行借账呢?” 另一位村民刘天甫(化名)介绍,他近日因买房到太和县农商行拉信用报告,发现他老婆有一个贷款逾期状态,到太和县农商银行高庙分行去问,银行服务人员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可以到法院去告”。他到太和县里也找不到人,买房先付款也不退。贷款办不了,在没有办法对情况下只有和老婆办理了离婚。“现在我已经成功贷款买房了,但是我不知道,在没有我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的情况下,别人怎么也能办贷款?银行是怎么把关的?”
 
   对于以上问题,太和县农商银行高庙分行行长丁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从2012年才就任该行负责人,以前的具体情况她不清楚。至于是否存在以上村民“被贷款”的问题,丁娟发信息告诉记者:他们诉求的不就是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吗?不良信用记录消除了不就是最好的交代吗?”。并且说,9月20日,她已向县农商行汇报,把刘其所反映的问题通过调查核实后将向总行申请消除刘其的不良记录。
 
   9月21日下午,丁行长给记者发来信息说总行已经给刘其的不良信用记录消除了。
 
  关于太和县皮条孙镇孙寨村王苗等几名村民莫名其妙“被贷款”,而且还上了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的后续报道,敬请关注。

工商导报、安徽经济新闻网记者季思华

    责任编辑:刘文明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发展历程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报价   |   

Copyright © 2012-2022 FYrexian.com 阜阳星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12020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