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爱女,这一段路她整整背了女儿8年;感恩回报,女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母亲说,这条路她还会继续走下去;女儿说,为了母亲她一定要学会快乐坚强。
阜阳热线讯( 代兵 记者 王全意 张锐乾 杨文艺)在界首市育颖中学大门口,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生们都会看到有这样的一对母女,母亲脖子上挂着书包,背上背着一个姑娘,娘俩边走边说着话,偶尔还会听到他们的笑声。中学的学生或许并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已经延续了整整8年,从背上的那个女孩一年级一直到现在。

不抛弃 慈爱母亲坚持为患病女儿四处求医
这样的一幕开始的时候,她们总能引来一些路人好奇的目光,“两年下来,周围人也都习惯了,现在一到点俺就知道她们母女要来了,早提前把大门给她们开了。”育颖中学看门的大娘告诉记者。
这对母女家住界首市西城区吕寨村,母亲名叫郑新艳,今年38岁,女儿名叫吕轩(化名),今年14岁了。她们行走的背影能引来关注,是因为女儿小轩一直是母亲背着上学的。而这些年下来,大家也都习惯了她们这样行走的背影。
小轩的母亲说,女儿刚生下来不久,家人在欣喜之余却察觉出小轩身体有些异样。于是,母亲立马就带女儿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让人很吃惊也很恐慌,小轩患上的是先天性的肌无力。
当母亲把小轩带到北京一家大型医院检查后,医生没说一句怎么治疗的话,甚至也没说是啥病,只告诉母亲说让她放弃,“自己当时想的就一件事,做父母的,没有什么权利放弃子女,自己要尽的的责任就是让子女更好的生活” 郑新艳说。
女儿七岁之前,母亲郑新艳一直都在努力寻找着每一丝希望。从北京到上海,从北方到南方,郑新艳几乎带着女儿跑遍了自己所能了解到的能治肌无力的每个医院。家里每挣一分钱,首先都会想到存起来给女儿下次看病做准备。
这些年下来,女儿的病并没有好转,反而有慢慢加重的趋势,但家里从未放弃过治疗,总梦想着医学有一天能够这种疑难病症。
不放弃 坚强母亲为女儿读书整整背了8年
小轩从小就特别懂事,也很爱学习。在治疗的路途中,看到不懂的事情,总得问个明白。七岁那年,小轩看见别的小孩上学了,她也经常和母亲提起上学的事,“每个孩子都应该学知识,她想学,俺肯定得让她学啊!”从那以后,小轩开始了她的求学路,母亲的背也就成了女儿的“校车”。
从这以后,郑新艳的作息时间表就完全调整了,每天清晨的5点钟,她就得起床。先做好饭,然后帮女儿穿衣服,背着她上厕所。而这一切,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因为在吃完早饭后,她还得背着小轩去三四里地外的学校。
这一背,就是六年。六年之后,小轩上了育颖中学,学校距离他们家有六七里路。随着学校和家的距离越来越远,女儿体重的增加,郑新艳也越来越辛苦。
“每天起得更早不说,而且在这之前,为了多挣钱,我们俩从银行贷了近20万元,养猪却赔了本”郑新艳告诉记者。为了还上这笔巨债,小轩的父亲不得不去外地打工,而小轩的弟弟也在上学,郑新艳还种了一亩多地,还揽一些零活。“那么远的路,实在是背不动了,后来就借钱买了一辆电动车,这样可以送到大门口再背她上楼,接送也快点,俺既可以不耽误小轩上学,还可以多干点活挣些钱。”郑新艳告诉记者,小轩现在上八年级了,在班里成绩一直不错,这让她觉得更有动力,再辛苦也觉得很甜。

学校光荣榜上小轩榜上有名

小轩在课间休息时跟老师交流
懂感恩 拿出好成绩回报母亲
让郑新艳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女儿特别懂事,也特别懂得感恩,“虽然她很少用语言表达,但我们可以感受的到,这孩子很知道心疼我和他爸爸”。小轩因为行动不便每次写字都得让妈妈帮自己翻书、拿笔记簿。中学的学习任务比小学重了不少,冬天的时候,小轩经常要写作业写到晚上11点钟。这期间,看着妈妈把弟弟哄睡觉后还把自己冰凉的脚放在胸口捂着,她就会主动亲妈妈一口,然后主动说要休息,到第二天清早再起床赶作业。
每到周末的时候,郑新艳基本不能闲下来,她会赶时间把“攒”下来的活做完。而当妈妈不在家时,小轩就当起了弟弟的老师,给弟弟一题一题的检查作业。“上个星期日看到她小弟作业写得不好,她用嘴直接给撕了。气不过时,她甚至趴在小弟的手上咬了一口。”郑新艳说,这些年下来,儿子的学习自己从没过问过,都是小轩在管着她弟弟。在小轩的辅导下,这次期中考试弟弟数学也拿到了97分。
谈到姐弟俩学习的时候,郑新艳脸上露出了笑容。她告诉记者,一次小轩和她看到阜阳残疾诗人王雅静(本报曾报道)的事迹时,母女俩就谈论起上大学、做学问的理想。她们都认为学习并不一定就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小轩上了八年学,从未因为她迟到过。为了上课时少一些“麻烦”,小轩每天都会尽量少喝水、控制自己的饮食,生怕因为上厕所不方便而耽误了学习。晚上为了腾出时间学习,小轩有时就拿两根香蕉当做晚餐。

小轩说她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懂生活 再难也要每一天都快乐
郑新艳说自己看到小轩这么努力,她更坚定了帮女儿圆求学的梦想。“上大学是小轩的梦想,只要她能考上,她上大学俺陪着”郑新艳说。她告诉记者,小轩性格比较要强,在周记和作文里都梦想着自己能够在学业上有所作为。当自己想到这些时,她觉得女儿就是自己的自豪。虽然邻居和朋友也替她和小轩犯愁,经常安慰她们一家人,但是小轩从没抱怨过自己的残疾。“她总是和俺说,人活一辈子,快乐一天也是一天,痛苦一天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呢?”
郑新艳述说:“女儿在日记里写道她就想安静的学习,平静的度过这一生。前段时间,有爱心人士给小轩捐赠了一个轮椅,她还说自己得到同学、老师的关心特别多,她觉得爱心人士可以把给自己的爱心也分给那些无父无母的孤儿一些,他们比自己更需要关爱。她自己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安静的学习,将求学的这条路继续下去......”

记者手记: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儿,一个文化不多的母亲。在求学的道路上,她们将亲情渲染出不一样的幸福,她们让时间在幸福的时钟上停留。她们身处困境,却依然能拥有坚强而乐观的生活信念,这正是生命的价值所在!是母亲郑新艳的脊梁,背起了女儿吕轩的求学希望。让她们拥有一个波澜不惊的生活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希望,她们能够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 责任编辑:刘文明